[发明专利]FBAR滤波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59353.2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86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钱丽勋;李宏军;王胜福;李亮;郭松林;孙从科;徐佳;申晓芳;林立涵;商家浩;吉鹏飞;房海林;窦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3H9/17 | 分类号: | H03H9/17;H03H9/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付晓娣 |
地址: | 05005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fbar 滤波器 电路 | ||
1.一种FBAR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谐振模块、第二谐振模块以及滤波模块;
在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谐振模块的一端,在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谐振模块的一端,所述第一谐振模块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谐振模块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为FBAR滤波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出端为所述FBAR滤波器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谐振模块和所述第二谐振模块用于在所述FBAR滤波器电路的阻带形成一个或两个传输零点;
所述第一谐振模块包括:串联连接的电容C1和电感L1;所述第二谐振模块包括:串联连接的电容C2和电感L2;
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输入引线电感和紧邻的薄膜体声波谐振器之间,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接地;或者,所述电感L1的一端连接输入引线电感和紧邻的薄膜体声波谐振器之间,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输出引线电感和紧邻的薄膜体声波谐振器之间,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接地;或者,所述电感L2的一端连接输出引线电感和紧邻的薄膜体声波谐振器之间,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容C1和所述电容C2的容值范围均为0.1pF~3pF;
所述电感L1和所述电感L2的电感值范围均为0.5nH~5nH。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FBAR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模块包括:一条串联电路、至少一条第一并联电路和至少一条第二并联电路;
所述串联电路由多个谐振器串联构成,所述串联电路的一端为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串联电路的另一端为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出端;
第一并联电路由谐振器和接地电感串联组成,第一并联电路中谐振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串联电路中距离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或输出端最近的两个相邻谐振器之间,或所述串联电路中任一端与相邻的谐振器之间,第一并联电路中接地电感的一端接地;
第二并联电路由两个谐振器并联后再串联一个接地电感构成,所述第二并联电路中所述两个谐振器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串联电路中三个依次串联的谐振器之间,接地电感的另一端接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FBAR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器为薄膜体声波谐振器,所述薄膜体声波谐振器采用空气腔结构或固态装配型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FBAR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电路中串联连接的薄膜体声波谐振器的数量为1至5中的任一数值;
所述第一并联电路的数量为1至5中的任一数值;
所述第二并联电路的数量为1至5中的任一数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FBAR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电路还包括输入引线电感和输出引线电感;
所述输入引线电感的一端为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输入引线电感的另一端连接串联的薄膜体声波谐振器后与所述输出引线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输出引线电感的另一端为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出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FBAR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引线电感和所述输出引线电感为键合线、采用GaAs基片实现的电感、采用陶瓷片实现的电感以及表贴电感中的任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FBAR滤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1和所述电容C2的电容值相同,所述电感L1和所述电感L2的电感值相同;或者,所述电容C1和所述电容C2的电容值不同,所述电感L1和所述电感L2的电感值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935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