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读写器的验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9259.0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5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国;许剑锋;王金桥;王德明;林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杨明月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读写 验证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读写器的验证方法及系统,系统包括:微控制单元MCU,用于发送验证命令,并根据接收到的响应数据对待测读写器进行验证;从控单元,与MCU连接,用于接收验证命令,并对验证命令进行编码;模拟前端单元,与从控单元连接,用于接收编码后的验证命令,将编码后的验证命令发送至待测读写器并接收待测读写器反馈的响应数据,以及将响应数据发送至MCU。本发明提供的读写器的验证系统,通过模拟前端单元,使得验证系统能够兼容多种通信协议以及多种通信速率,并与微控制单元以及从控单元配合,使得验证系统能够基于多种通信协议以及多种通信速率实现对读写器更加快速便捷的验证,同时提高了对读写器验证的覆盖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读写器的验证系统。
背景技术
验证读写器各模块功能的正确性,稳定性,需要读写器验证平台配合测试。各种读写器软硬件验证测试平台广泛被应用,在更短时间内验证到读写器各模块设计是否合理正确,提高设计开发效率。
现有技术中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读写器的验证平台,基于软件仿真验证平台较多,同时需要手动灌输验证激励,无法在验证过程体现读写器与卡片真实交互情景。一些硬件验证平台无法同时兼容与多种协议类型卡进行数据交互,无法同时兼容多种通信速率以及无法兼容多种通信协议,导致验证覆盖率不高。目前尚能有一种读写器的验证系统,能够兼容并基于多种通信协议以及多种通信速率实现对读写器更加快速便捷的验证,提高了对读写器验证的覆盖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读写器的验证系统,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在兼容多种通信协议以及多种通信协议的同时,实现对读写器的验证的缺陷,能够兼容并基于多种通信协议以及多种通信速率实现对读写器更加快速便捷的验证,提高了对读写器验证的覆盖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读写器的验证系统,包括:
微控制单元MCU,用于发送验证命令,并根据接收到的响应数据对待测读写器进行验证;
从控单元,与所述MCU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验证命令,并对所述验证命令进行编码;
模拟前端单元,与所述从控单元连接,用于接收编码后的验证命令,将所述编码后的验证命令发送至所述待测读写器并接收所述待测读写器反馈的所述响应数据,以及将所述响应数据发送至所述MCU;
其中,所述模拟前端单元兼容多种通信协议以及兼容多种通信速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读写器的验证系统,所述模拟前端单元,包括:匹配电路;
所述匹配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支路以及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结构对称;
其中,所述第一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支路以及第一子支路;
所述第一子支路包括:第二电容支路、第一电阻以及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电感串联连接,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二电容支路并联连接;
所述第二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电容支路以及第二子支路;
所述第二子支路包括:第四电容支路、第二电阻以及第二电感,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二电感串联连接,所述第二电感与所述第四电容支路并联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读写器的验证系统,所述第一电容支路、所述第二电容支路、所述第三电容支路以及所述第四电容支路均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电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读写器的验证系统,所述多个并联连接的电容均为可调节电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读写器的验证系统,所述模拟前端单元,还包括:电磁兼容EMC电路;
所述EMC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未经广州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92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