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8877.3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2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贺海涛;朱宁;麦启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皇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38 | 分类号: | C09J7/38;C09J133/12;C09J7/25;C08F220/14;C08F220/18;C08F222/02;C08F220/58;C09J133/08 |
代理公司: | 苏州睿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7 | 代理人: | 马小慧 |
地址: | 2154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烯酸酯 胶粘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其主要由重量份数的丙烯酸软单体30‑60份,丙烯酸硬单体30‑60份和丙烯酸功能类单体5‑20份制备而得。本发明通过优化丙烯酸类单体的配方,提高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降低初粘,制得具有高粘性、高透光率、高附着力和易返工的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并将其用于制备具有高剥离力、高粘结性能、优异视觉效果和触感的防爆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比传统压敏胶黏剂广泛的应用于包装,商业标签,产品的制程与出货保护等领域,现代的压敏胶粘剂更多的是在各种电子产品上发光发热。压敏胶黏剂主要有橡胶类压敏胶、聚丙烯酸酯类压敏胶、聚乙烯基醚树脂类、聚氨树脂类、聚异丁烯类等,其中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粘剂由于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耐热性和耐油性,透明性好,对皮肤无影响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类传统胶黏剂都需要加入增粘树脂来得到更高的粘性,存在残胶残留、透光率差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丙烯酸类单体混合均匀,加入引发剂,在65℃-80℃下反应得到丙烯酸酯共聚物;将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与溶剂、固化剂混合并搅拌均匀,静置消泡,制得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
优选地,所述丙烯酸类单体为丙烯酸软单体、丙烯酸硬单体和丙烯酸功能类单体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丙烯酸软单体为30-60重量份,丙烯酸硬单体为30-60重量份,丙烯酸功能类单体为5-20重量份,所述引发剂为0.1-0.6重量份,所述固化剂为0.4-0.6重量份,所述溶剂为20-40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丙烯酸软单体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丙烯酸硬单体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丙烯酸功能类单体为衣康酸、羟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羧乙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亚乙基脲乙氧基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更为优选地,所述丙烯酸软单体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丙烯酸硬单体为丙烯酸异冰片酯或其与其他硬单体的组合;所述丙烯酸功能类单体为衣康酸和羟乙基丙烯酰胺,或其与其他功能类单体的组合;其中,所述丙烯酸异冰片酯、衣康酸和羟乙基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10:5:1。
优选地,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戊腈和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甲苯、丁酮、丙酮和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固化剂为环氧固化剂、异氰酸酯固化剂和乙酰丙酮铝固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丙烯酸酯共聚物分子量为30-100万,固含量为29-30%,粘度为2500-5000cps(25℃),玻璃化温度(Tg)为-18℃至-20℃。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
优选地,丙烯酸硬单体包括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功能类单体包括衣康酸和羟乙基丙烯酰胺。
优选地,所述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移除不留残胶,返工性能好。
优选地,所述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不含有增粘树脂,无黄变问题,透光率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层,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层和聚酯离型膜层组成的防爆膜,包括以下制备步骤:将上述压敏胶粘剂均匀涂布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和聚酯离型膜上,然后90℃烘烤3min,40℃熟化2天,即得所述防爆膜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皇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皇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88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