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空洞封堵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37880.3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32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秦立涛;杜贝贝;焦同坤;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二水文地质队 |
主分类号: | E21F15/00 | 分类号: | E21F15/00;E21B3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姜展志 |
地址: | 054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空洞 封堵 装置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空洞封堵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井下空洞封堵装置包括分别竖直设置的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第一管件位于第二管件内,第一管件的上端经第二管件的侧壁穿出至第二管件外,并向上延伸至靠近第二管件的上端,第一管件的下端延伸至靠近第二管件的下端,第二管件的下端的外壁上设有一个刀刃朝上的割刀,第二管件的下端用以由绑带绑接浆袋的袋口,第一管件的用以向浆袋内注入速凝剂,第二管件用以向浆袋内注入水泥浆,割刀用以在浆袋内装满物料后割断绑带,如此可通过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分别向绑接在第二管件下端的浆袋内注入速凝剂和水泥浆,如此使得浆袋内的水泥浆在速凝剂的作用下迅速凝固,如此可避免浆液扩散同时封堵成型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采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下空洞封堵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地下空洞,这些地下空洞给后期深部勘探、矿井水防治以及地面规划重建都构成了重大影响,为解决后期勘探或矿井防治老空水问题时,存在巷道封堵时间长、浆液扩散远和项目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井下空洞封堵装置,其可将速凝剂与水泥浆在浆袋内混合后再置于井下空洞内,如此可避免浆液扩散,同时能加速浆液凝固从而缩短封堵时间并减少浆液损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井下空洞封堵装置,包括分别竖直设置的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所述第一管件位于所述第二管件内,所述第一管件的上端经所述第二管件的侧壁穿出至所述第二管件外,并向上延伸至靠近所述第二管件的上端,所述第一管件的下端延伸至靠近所述第二管件的下端,所述第二管件的下端的外壁上设有一个刀刃朝上的割刀,第二管件的下端用以由绑带绑接浆袋的袋口,所述第一管件的用以向所述浆袋内注入速凝剂,所述第二管件用以向所述浆袋内注入水泥浆,所述割刀用以在所述浆袋内装满物料后割断所述绑带。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如此可通过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分别向绑接在第二管件下端的浆袋内注入速凝剂和水泥浆,如此使得浆袋内的水泥浆在速凝剂的作用下迅速凝固,如此可避免浆液扩散同时封堵成型快。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管件的截面为圆形,且所述割刀沿所述第二管件的径向分布。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浆袋内物料装至一定重量后或装满后,由割刀将绑带割断,此时浆袋脱离第二管件而掉落到井下空洞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管件的上端设有收口件,所述收口件一端开口大,另一端开口小,且其开口较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件的上端连接固定,其开口较小的一端朝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通过收口件连接水泥浆的输送管,以便于向第二管件内输送水泥浆。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管件的上端向上延伸至所述收口件的上方。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速凝剂和水泥浆均由上方向井下空洞封堵装置内输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管件的下端伸出至所述第二管件下端2-10cm。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是的速凝剂能更充分与水泥浆混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端头保护器,所述端头保护器呈筒状,其套设在所述第二管件的下端,且所述第二管件的下端位于所述端头保护器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在井下空洞封堵装置向下伸入井下空洞内时,避免其被碰撞导致第二管件的下端受损或浆袋撞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二水文地质队,未经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二水文地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78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