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程器、增程器的启动方法、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7262.9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3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谷孝娟;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未来智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9/08 | 分类号: | H02P9/08;H02P27/06;H02M7/5387;H02M7/06;H02J7/14;B60L50/62;F02D29/06;F02D37/02;H02P101/25;H02P101/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汇律师事务所 11711 | 代理人: | 李卓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程器 启动 方法 车辆 | ||
1.一种增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燃机、发电机和发电机控制器;
所述发电机控制器包括逆变模块和整流模块;
所述内燃机与所述发电机连接;
所述发电机通过所述整流模块与电池组连接;
所述发电机还通过所述逆变模块与电池组连接;
所述逆变模块包括开关组,所述开关组用于控制所述逆变模块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模块包括第一逆变单元、第二逆变单元、第三逆变单元、第四逆变单元、第五逆变单元和第六逆变单元;
所述开关组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
所述第一逆变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池组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发电机的第一相线连接;
所述第二逆变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池组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发电机的第二相线连接;
所述第三逆变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池组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发电机的第三相线连接;
所述第四逆变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四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发电机的第一相线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池组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五逆变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五三极管,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发电机的第二相线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池组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六逆变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六三极管,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发电机的第三相线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池组的负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逆变单元、所述第二逆变单元、所述第三逆变单元、所述第四逆变单元、所述第五逆变单元和所述第六逆变单元的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控制器还包括第一支撑电容,所述第一支撑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组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组的负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模块包括第七逆变单元、第八逆变单元、第九逆变单元、第十逆变单元、第十一逆变单元和第十二逆变单元;
所述开关组包括第四开关和第五开关;
所述第七逆变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七三极管,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电池组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发电机的第一相线连接;
所述第八逆变器包括至少一个第八三极管,所述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电池组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发电机的第二相线连接;
所述第九逆变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九三极管,所述第九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电池组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九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发电机的第三相线连接;
所述第十逆变器包括至少一个第十三极管,所述第十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发电机的第一相线连接,所述第十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五开关与所述电池组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十一逆变器包括至少一个第十一三极管,所述第十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发电机的第二相线连接,所述第十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五开关与所述电池组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十二逆变器包括至少一个第十二三极管,所述第十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发电机的第三相线连接,所述第十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五开关与所述电池组的负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逆变单元、第八逆变单元、第九逆变单元、第十逆变单元、第十一逆变单元和第十二逆变单元的结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控制器还包括第二支撑电容,所述第二支撑电容的一端通过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电池组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电容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五开关与所述电池组的负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未来智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未来智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726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