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36925.5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8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史应武;杨红梅;楚敏;牛新湘;林青;娄恺;王宁;包慧芳;詹发强;龙宣杞;杨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中国新疆-亚美尼亚生物工程研究开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2;A01P3/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西安亚信智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1 | 代理人: | 段国刚 |
地址: | 830091 新疆维吾尔自***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贝莱斯 芽孢 杆菌 微生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TK2019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本发明从新疆图木舒克市44团棉田根际土壤分离得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TK2019,利用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TK2019制备的微生物菌剂,将其应用于棉花黄萎病、棉花枯萎病、番茄灰霉病和红枣黑斑病防治中,菌株TK2019对棉花大丽轮枝菌的抑制率达94.37%,对供试的4种病原真菌的抑菌率为84.83%~93.73%,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TK2019微生物菌剂原液和稀释50倍的防效最高,分别为92.86%和91.97%,经田间试验,TK2019微生物菌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为92.69%,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TK2019及其微生物菌剂具有高效和杀菌谱广等优点,对于拓展微生物菌种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及其应用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TK2019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一种棉花土传病害,其主要症状为:棉花黄萎病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一般在3-5片真叶期开始显症,生长中后期棉花现蕾开花后田间大量发病。棉花黄萎病1914年首次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被报道,随后蔓延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对棉花产量造成巨大损失,成为棉花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棉花黄萎病严重影响棉花的生长发育,发病后常导致棉花蕾铃稀少,棉铃提前开裂,造成减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新疆是我国最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黄萎病严重阻碍了新疆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棉花黄萎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是培育抗病品种、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其中,培育抗病品种由于缺乏有效的抗病源,目前尚无成功栽培的高抗病品种,化学防治没有有效的杀菌剂,且长期使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化学防治受药效和使用方式的限制,难以发挥作用;在生物防治方面已经有很多微生物被证实具有生防效果,有的已逐步走向应用。许多生防微生物可产生多种抗生素、胞外酶等活性物质,加之孢子抗逆性强,在土传病害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生物防治因具有专化性强、防效高、药效持久性好、并且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等优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用于防治棉花黄萎病的微生物主要有:哈茨木霉(CN110846243A)、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CN111187727A)、萎缩芽孢杆菌(CN105695366A)、巨大芽孢杆菌(CN109180352A)、解淀粉芽孢杆菌(CN107043720A;CN107043719A)、荧光假单胞菌(CN110643538A;CN110684686A;CN106754469A)、阿布拉链霉菌(CN106305793A)和加纳链霉菌(CN106434406A)等。从上述可知,用于防治棉花黄萎病的微生物主要是芽孢杆菌(Bacillus),原因在于芽孢杆菌具有分布广、易分离培养、能产生抗逆性较强的芽孢、贮藏期长和使用方便等特点;此外,芽孢杆菌能产生内生芽孢,有极强的抗逆能力,相比其他类型的生防菌,更有利于菌剂的生产和运输,如在剂型加工环境中存活、定殖与繁殖。因此,芽孢杆菌是一种理想的生防微生物。
由于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的共同进化特性,针对病原微生物的不同种类以及每种微生物的不断进化,需要筛选更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进行应对,而筛选对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生防微生物是对病原微生物防治的最经济有效方法。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中国新疆-亚美尼亚生物工程研究开发中心),未经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中国新疆-亚美尼亚生物工程研究开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69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