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牙科氧化锆陶瓷桩核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6579.0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8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沈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塞拉维克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C5/35 | 分类号: | A61C5/35;C04B35/48;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95 | 代理人: | 赵越剑 |
地址: | 瑞典斯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牙科 氧化锆 陶瓷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牙科氧化锆陶瓷桩核及其制作方法,包括个性化设计的一体化桩核,所述桩核由粘固于牙髓腔内的桩(1)和暴露在牙髓腔外的核(2)两部分组成,所述核的底部设有核底平台(3),所述桩的顶部设有固位突(4),核底平台与固位突相连。本发明能够确保稳定固位,避免因核在侧向咬合力作用下产生径向微移动而给桩尖传递过大的侧向力,导致桩断裂和牙根折裂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牙科修复体制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牙科氧化锆陶瓷桩核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冠桥修复严重牙体缺损的残根残冠过程中,当残牙量不足以支撑冠桥时,可以在根管治疗后的牙髓腔中粘固一个桩以改善患牙抗力行为,并通过在桩上加一个核来恢复缺损牙体的部分形态,为患牙进一步行冠桥修复或行活动义齿修复创造固位和承载条件。桩和核可以做成二个独立部件,也可以做成一体结构,前者桩核间一般通过粘接连接。牙体缺损的桩核修复技术已有上百年历史,是公认的保留并恢复残缺患牙功能的重要手段。传统上,通常采用金属制作桩核 [1]。由非贵金属铸造而成的桩核,通常含致敏金属镍和铬,会使约10%的人群产生过敏反应。长期使用过程中,金属腐蚀会导致金属离子溶出,扩散入牙体和牙龈组织,造成牙颈部染色和牙龈组织发灰。在前牙区当用高透全瓷冠修复时,会因遮色不力使金属桩核的灰色透过全瓷冠,从而影响全瓷修复体的美学效果。
解决桩核生物相容及美学难题的一个方法是釆用非金属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制桩,这类桩在临床上习惯称为纤维桩[2]。这一技术自1990年代始从欧美开始流行,目前在口腔修复实践中广泛使用。因纤维桩不含金属,所以避免了由金属腐蚀和金属离子溶出带来的生物相容性问题。纤维桩的颜色可以做得与牙齿相接近,从而更加符合人体美学特征。此外,纤维桩的弹性模量与牙本质的弹性模量更加接近,能承受大的弹性变形,不易折裂。初期纤维桩解决方案中,桩和核是分别制作的,制作成带有一定锥度的柱状预成纤维桩需要首先粘固在修整过的牙髓腔内获得固位,然后再进一步采用光固化树脂在其上堆塑一个核。由于纤维桩的基质多为高度交联的环氧树脂,而核树脂则以光固化的双酚A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is-GMA)为主要基质,二者的化学组成不同,使纤维桩很难与核树脂之间形成牢固的化学结合[3]。此外,核树脂的聚合收缩也会在粘接界面产生应力[4]。核树脂与纤维桩之间的结合界面对修复体的强度有显著影响,两者之间缺乏结合力及界面应力集中往往会导致现有的预成型直型纤维桩加光固化树脂堆核这种修复方式的失败。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专利CN101803958A公开了一项技术,将非金属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桩核制成个性化一体结构, 采用CAD/CAM技术,通过切削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坯体直接制备一体化桩核[5]。这类一体化桩核可以根据每一颗患牙的个体化需要进行设计,更好地适应牙根形态,因为桩核一体,不仅省略了在桩头部堆塑树脂核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桩核间界面折裂的风险。不管是一体结构还是二段式结构的纤维桩核,还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其化学耐久性。树脂质高分子材料在口腔环境中长期使用会降解,释放出小分子,在降低桩核强度的同时,易产生异味,导致患者不适。
解决桩核生物相容及美学难题的另一个方法是釆用氧化锆陶瓷材料制作桩核,氧化锆陶瓷化学稳定,可以同时确保桩核的耐久性。兼具良好美观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预成氧化锆陶瓷桩最早于1995年由Meyeberg等人引入牙科修复领域[6],十年临床跟踪研究证明其具有高的治疗成功率[7]。目前市场上有多种类型的氧化锆桩核可供选择,这些桩都设计成带有锥度的柱体,其核的设计都很简单,通常可看作是桩的延长(图2A),行冠修复前需要在其上进一步添加光固化树脂制作成基台。因为树脂与氧化锆两种材料结合强度低,很容易出现界面分离,导致修复失败。有进一步对核加工形成核底平台的(图2B),存在的问题是核在侧向咬合力作用下产生径向微移动而给桩尖传递过大的侧向力,导致桩断裂和牙根折裂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塞拉维克公司,未经塞拉维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65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