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玻璃幕墙密封性的中子散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4059.6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5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廖旭涛;吴东彪;孟玉;曹光暄;徐文华;万富;李天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4 | 分类号: | G01M3/04;G01N23/00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刘海涵 |
地址: | 23005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玻璃 幕墙 密封性 中子 散射 成像 系统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玻璃幕墙密封性的中子散射成像系统及其应用,涉及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探测窗口朝向玻璃幕墙并与其垂直的中子探测器,所述中子探测器固定安于可带动其在垂直于玻璃幕墙的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的垂直驱动总成的驱动平台上,所述垂直驱动总成固定安在与玻璃幕墙平行设置且可带动其进行水平往复运动的水平驱动总成的驱动平台上,所述水平驱动总成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通过多个可调吸盘吸附在玻璃幕墙上,所述安装架上还固定安装有驱动主机,所述驱动主机与中子探测器通过485总线连接,所述驱动主机与远程控制端信号连接;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对玻璃幕墙密封处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损检测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检测玻璃幕墙密封性的中子透射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建筑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玻幕墙这种能够提高室内透光度的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公共建筑,如高铁候车厅、机场航站楼、医院等等。玻璃幕墙的设计建造过程中,通常考虑结构安全性较多,对幕墙的密封性设计和应采取的必要措施重视不够。当前节能标准对玻璃幕墙的节能指标有着明确的要求,玻璃幕墙的密封性直接影响着玻璃幕墙的节能指标。另外,玻璃幕墙密封性变差时对建筑内造成的漏雨问题,不仅影响建筑的舒适度,也对人们的安全问题产生影响。对于大型公共场所的玻璃幕墙的密封胶体随着时间的老化,密封性越来越差,也对检测提出了迫切需求。
玻璃幕墙的密封性检测,除了在实验室内进行的气密性检测试验外,对已安装完成的玻璃幕墙的密封性检测目前还未有成熟可靠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玻璃幕墙密封性的中子散射成像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成熟的玻璃幕墙密封性检测的装备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玻璃幕墙密封性的中子散射成像系统,包括探测窗口朝向玻璃幕墙并与其垂直的中子探测器,所述中子探测器固定安于可带动其在垂直于玻璃幕墙的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的垂直驱动总成的驱动平台上,所述垂直驱动总成固定安在与玻璃幕墙平行设置且可带动其进行水平往复运动的水平驱动总成的驱动平台上,所述水平驱动总成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通过多个可调吸盘吸附在玻璃幕墙上,所述安装架上还固定安装有驱动主机,所述驱动主机与中子探测器通过485总线连接,所述驱动主机与远程控制端信号连接。
进一步,所述中子探测器包括探测器主板及分别与其连接的中子源模块和热中子探测器模块。
进一步,所述驱动主机包括嵌入式核心板及分别与其连接的第一锂电池电源、电机驱动模块和第一无线收发模块,所述探测器主板与嵌入式核心板通过485总线连接。
进一步,所述远程控制端包括控制主板及分别与其连接的第二锂电池电源、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和显示器。
进一步,所述安装架具体由两个敞口朝下且分别设置在水平驱动总成两端的U型架构成,每个U型架的底部分别安装有一个可调吸盘。
进一步,每个所述U型架均通过连接件与水平驱动总成活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可调吸盘通过可调节其与U型架底部之间距离的调节件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权利要求上述系统对玻璃幕墙密封性进行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首先通过可调吸盘将安装架及其上组成吸附在玻璃幕墙上,且令水平驱动总成与玻璃幕墙上的被测密封条保持平行,同时中子探测器的探测窗处于密封条的正上方;
步骤2、对检测区域进行持续洒水一段时间后晾干;
步骤3、远程控制端经驱动主机控制垂直驱动总成带动中子探测器令其运动至与玻璃幕墙之间的设定垂直距离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40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