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环保建筑土木工程用道路粉尘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30299.9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72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何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46/24 | 分类号: | B01D46/24;B01D46/681;B01D46/42;B08B5/04;E01H3/04;H02J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黄珍丽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环保 建筑 土木工程 道路 粉尘 吸收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土木建筑工程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建筑土木工程用道路粉尘吸收装置,包括粉尘吸收箱;所述粉尘吸收箱的一侧均布开设有多个进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通道同侧的所述粉尘吸收箱外壁上均布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进风通道一一对应的导流板,所述粉尘吸收箱内腔通过支撑隔板被分隔形成多个粉尘吸收腔,所述粉尘吸收腔内支撑转动设置有过滤筒,所述粉尘吸收腔的顶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过滤筒相对应的清洁毛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粉尘吸收装置,能够源源不断的将扬起的粉尘和路面上的粉尘吸收并储存进粉尘收集腔内,由于是借助风力进行驱动,不需要电机,不受电力连接线路的限制,能够持续性的长久工作,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土木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节能环保建筑土木工程用道路粉尘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建筑材料运输车辆的频繁经过,道路上会积蓄大量的粉尘,并且在运输车辆经过的过程中,道路路面上会出现严重的扬尘现象。道路扬尘作为雾霾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道路扬尘的问题,并为了响应国家节能环保的号召,一般会在道路上设置道路粉尘吸收装置。
但是现有的道路粉尘吸收装置内部一般具有用电部件,因此需要借助电力来驱动装置运转,无法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并且在使用时会受电力连接线路的限制,而且不能长时间持续作业;另外,传统的道路粉尘吸收装置内部仅仅采用单一结构的滤网,容易造成滤网堵塞,且不容易对过滤的粉尘进行吸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建筑土木工程用道路粉尘吸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环保建筑土木工程用道路粉尘吸收装置,包括粉尘吸收箱;
所述粉尘吸收箱的一侧均布开设有多个进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通道同侧的所述粉尘吸收箱外壁上均布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进风通道一一对应的导流板,所述粉尘吸收箱内腔通过支撑隔板被分隔形成多个粉尘吸收腔,所述粉尘吸收腔内支撑转动设置有过滤筒,所述粉尘吸收腔的顶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过滤筒相对应的清洁毛刷;
所述过滤筒支撑连通安装在中空转轴上,所述粉尘吸收箱上还开设有传动腔,所述中空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传动腔内,所述传动腔内转动设置有驱动轴,所述粉尘吸收箱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旋转的伺服电机;所述驱动轴与所述中空转轴之间通过齿轮啮合方式传动连接;
所述粉尘吸收箱的外壁上还设置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与所述传动腔内腔相连。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延伸至所述传动腔内的中空转轴端部设置有从动锥齿轮,所述驱动轴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从动锥齿轮相啮合的主动锥齿轮。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粉尘吸收箱的底部具有粉尘收集腔,所述粉尘吸收腔的底部通过集尘通道与所述粉尘收集腔内腔相连通,因此,粉尘吸收腔内的粉尘滤渣能够通过集尘通道进入并收集在粉尘收集腔内。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粉尘吸收箱的底部一侧还具有排灰窗口,通过打开排灰窗口后,方便将粉尘收集腔内所收集到的粉尘滤渣排出。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粉尘吸收箱的底部另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纳清洁块的收纳槽,所述清洁块通过电动推杆进行推动,利用电动推杆推动清洁块运动,方便将粉尘收集腔内的粉尘滤渣进行清理。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粉尘吸收箱的顶部设置有风力发电组件,所述风力发电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粉尘吸收箱顶部的发电机以及转动设于所述粉尘吸收箱顶部的发电风杯,所述发电风杯与发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粉尘吸收箱的顶部还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用于存储电能,蓄电池存储的电能用于整个粉尘吸收装置中用电部件的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筑大学,未经安徽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02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紧凑型布置GIS气室状态智能指示牌
- 下一篇:一种冷却水循环供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