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茵栀黄颗粒在制备治疗软组织损伤药物中的用途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24955.4 | 申请日: | 2020-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3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艳;叶士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6/744 | 分类号: | A61K36/744;A61P21/00;A61P19/04;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6006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茵栀黄 颗粒 制备 治疗 软组织 损伤 药物 中的 用途 | ||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含有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保护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渗出与浸润的作用。经过动物药效学试验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软组织损伤的恢复有良好作用,治愈时间短,适合治疗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由于受到各种各样的意外损伤,如扭伤、运动损伤多数属于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指的是软组织或骨骼肌肉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或长期慢性劳损引起的一大类创伤综合征。软组织损伤是一种无菌性炎症,通常情况下会导致局部肿胀与疼痛,实际上就是一种慢性劳损类疾病。
造成软组织损伤的原因有很多,摔伤、挫伤、擦伤、运动损伤等,伤处多有疼痛、肿胀、出血或骨折、脱臼等,以上这些都很有可能会造成软组织损伤。人体的四肢、躯干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会造成软组织损伤。反复的牵拉、挤压也会造成软组织损伤。凡是生活中剧烈的运动与拉伸都很有可能造成损伤。
软组织包括人体的皮肤、肌肉、肌键、关节囊、血管等,其中肌肉组织损伤最为常见,而其骨骼肌损伤是人们在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其发病率较高。由于其伤后炎症反应期长、愈合质量较差、容易形成生物组织的血肿和修复性瘢痕,从而降低肌肉本身的收缩功能,使重复性损伤的概率大大增加。其一旦发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不良影响,同时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运动寿命构成潜在威胁,严重影响职业运动员的运动生涯。
目前对骨骼肌损伤的治疗主要侧重于促进肌纤维的恢复、减少瘢痕愈合等。治疗方式包括药物、物理、手术及生长因子的应用等,其中物理传统方法包括有休息、冰敷、热疗、水浴、加压、制动、康复锻炼等,短期内可缓解疼痛,但对减少瘢痕形成,促进肌肉再生作用并不明显。因此肌肉并不能完全恢复原有功能,容易再次损伤。
IGF作为生长因子的代表,有促进骨骼肌生长和再生的能力,已经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IGF其它可能产生的正面或负面的作用,而且国际奥委会又将其列入兴奋剂名单,禁止在运动员中使用。IGF在运动创伤领域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在运动创伤领域,至今尚未找到治疗肌肉损伤的特效方法与药物,这种药物或方法既能及时有效地促进肌肉损伤愈合,又能有效地预防复发和控制损伤部位纤维疤痕形成。目前研究认为,骨骼肌的再生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调节,如基膜完整性、创伤程度、是否合并炎症、生长因子、药物、外来物理因素等。
中医骨伤科历史悠久,在骨骼肌损伤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理论认为,肌肉损伤的治疗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清热凉血为主。中药在损伤早期具有保护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渗出与浸润,加快炎性产物的吸收与肿胀的消除,减轻肌纤维变性坏死的作用;在损伤中晚期,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损伤后残留在组织间的异物,为组织再生创造条件,同时促进肌纤维的再生,加快再生肌纤维的成熟,减少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大强度训练后辅以正确的中医药恢复治疗,对肌肉功能的增强和疲劳的恢复有良好的作用。
中国专利CN1253170C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由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提取物和金银花提取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能,可有效治疗肝炎。依托该专利技术的相关产品已经上市,名为“茵栀黄颗粒”、“茵栀黄片”,批准文号分别为国药准字Z20030028、国药准字Z20050121,临床上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症见面目悉黄、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慢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其中“茵栀黄颗粒”为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的独家产品。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49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