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时动态监测疫情的感知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20309.0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3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季长清;谢景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G08B7/06;G08B25/08;F16M11/04;F16M11/10;F16M11/18;F16M11/28;G01J5/00;G06K9/00;G06F3/14;G16H50/80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毕进 |
地址: | 116622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时 动态 监测 疫情 感知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动态监测疫情的感知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中间部位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上表面中间部位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端滑动连接有支撑杆,且所述箱体及支撑柱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支撑杆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杆顶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顶端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上表面两侧通过支柱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本发明将该装置通过底座固定安装于人行道口、校园、社区或商场门岗处,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启动驱动机构使得支撑杆上下移动,从而对横杆的高度进行调整,同时,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可将横杆下降到最低处,从而便于工作人员不需要爬高即可对该装置进行检修,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疫情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实时动态监测疫情的感知设备。
背景技术
较大范围内出现的较大型疫情有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1N1流感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称之为疫情,我国近年来逐步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弥补了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很多缺陷,但近年来不明原因疾病、重点传染病的不断肆虐流行对人类的生命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实时动态监测疫情的感知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时动态监测疫情的感知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时动态监测疫情的感知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中间部位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上表面中间部位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端滑动连接有支撑杆,且所述箱体及支撑柱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支撑杆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杆顶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顶端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上表面两侧通过支柱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横杆的上表面位于太阳能电池板的下方分别设置有蓄电池、控制器及警报闪光灯,所述横杆底部设置有两个相对分布的挡板,两个所述挡板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于挡板侧壁,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红外热成像摄像机,两个所述挡板底部设置有触控屏,所述触控屏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扬声器,所述支撑柱一侧设置有口罩发放箱,使用时,将该装置通过底座固定安装于人行道口、校园、社区或商场门岗处,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启动驱动机构使得支撑杆上下移动,从而对横杆的高度进行调整,同时,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可将横杆下降到最低处,从而便于工作人员不需要爬高即可对该装置进行检修,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提高了安全性,通过设置的红外热成像摄像机可对人行道上的行人进行拍摄,当有行人体温较高、咳嗽或没有戴口罩时,红外热成像摄像机会对其进行识别,并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将该行人的头像投放到触控屏上,同时控制器控制警报闪光灯闪动,并将信号发送至疫情防控中心,此时疫情防控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语音对讲对该行人进行提示,并对其周围人群进行监控,告诫这些人在原地相隔一段空间进行等待工作人员的到来并对他们进行检测,对于没有佩戴口罩的行人,工作人员可通过语音对讲让其到口罩发放箱处自行拿取一个口罩进行佩戴,从而可以有效对疫情的控制,防止疫情传播范围扩大,同时,可使得周围人群提高警惕,从而提高人们的安全防护意识,在第一电机的作用下,使得转轴转动,从而可对红外热成像摄像机的角度进行调整,有利于对行人进行捕捉。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箱体内腔,且所述第二电机轴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竖直分布于支撑柱内腔,且所述丝杆通过轴承与箱体及支撑柱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底部设置有螺纹腔,所述支撑杆通过设置的螺纹腔与丝杆螺纹连接,通过启动第二电机,使得丝杆转动,从而使得支撑杆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可对横杆的高度进行调节。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杆的外径与支撑柱的内径相吻合,且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支撑柱内壁两侧与限位块对应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滑动连接,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之间的配合,对支撑杆起到了限位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未经大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03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