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质高强吸油布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19575.1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7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庄银江;高鹏刚;庄津;黄国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军铠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B32B27/34;B32B27/12;B32B27/04;B32B5/06;B32B19/06;B32B33/00;D06M11/79;D06M15/263;D06M15/41;D06M15/59;D06M13/513;D06M101/32;D06M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阳理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邬晓楠 |
地址: | 516400 广东省汕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油布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质高强吸油布的制备方法,属于环保材料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海洋泄露浮油的处理难题,而提供的一种轻质高强吸油布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由经表面改性处理的高性能有机纤维与高性能无机纤维混合针刺而成,质量轻,强度高,比表面积大,使得吸油量大,吸油性能优异,可在短时间内有效吸收漂浮在水面上的油污;本发明所制得的吸油布,具有质量轻,强度高,吸油效率高,吸油布可重复利用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质高强吸油布的制备方法,属于环保材料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石油是工业社会的粮食,石油资源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工业资源。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工业、农业、医疗、军事、航天等行业,都离不开石油。随着大陆石油资源的开采,很多大型油田趋向于枯竭,因此,海底石油的开发,将成为21世纪未来石油开发的主战场。但是,海洋又是人类的蓝色家园,海洋里有着无数的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海洋生态系统是脆弱的,海上漏油事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危害是巨大且无法想象的。因此,在开采海底石油的同时,必须保护好海洋环境。一旦发生海上漏油事件,必须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当今,应对海洋漏油事件的措施还不完善。海上漏油的理论处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物理法是回收和处理泄漏石油的简单有效的措施,技术比较成熟,常用的几种方法有围油栏、机械法、吸附法等。应用较多的化学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试剂法和燃烧法两种。化学试剂处理法实质是转移污染物,而且所使用的化学药剂有可能造成新的污染,有的化学药剂甚至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应慎重使用。燃烧法无需复杂装置,处理费用低,但是对海洋生物及环境存在影响,还浪费能源。生物法具体分为生物修复技术和生物强化技术两大类,对于海洋生态而言,具有较大的使用风险。
受海洋实际情况如大风、洋流等影响,大多数漏油都没有经过真正处理,而是任由其对海洋系统造成危害。因此,发明一种可以高效处理海上漏油的方法,迫在眉睫。过去报道的吸油材料,大多为粉体颗粒材料,吸油效果虽好但材料不可回收,多次重复利用难度大,无法在根本上处理漏油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海洋泄露浮油的处理难题,而提供的一种轻质高强吸油布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吸油布,具有质量轻,强度高,吸油效率高,吸油布可重复利用等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轻质高强吸油布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纤维直径为1-30μm的超细涤纶纤维棉浸渍于纳米蒙脱土的丙烯酸树脂溶液中,10~30分钟后取出,转移至80~150℃烘箱中干燥3~10小时,取出冷却,得超细改性涤纶纤维棉;
步骤二、将纤维直径为1-60μm的超细尼龙纤维棉浸渍于纳米硅藻土的酚醛树脂溶液中,5~20分钟后取出,转移至60~120℃烘箱中干燥5~12小时,取出冷却,得超细改性尼龙纤维棉;
步骤三、将纤维直径为1-50μm的超细芳纶棉浸渍于纳米二氧化硅的双马树脂溶液中,10~20分钟后取出,转移至80~130℃烘箱中干燥8~10小时,取出冷却,得超细改性芳纶棉;
步骤四、将纤维直径为1-10μm的超细石英纤维棉浸渍于纳米膨润土的硅溶胶中,8~15分钟后取出,转移至100~180℃烘箱中干燥3~12小时,取出冷却,得超细改性石英纤维棉;
步骤五、按照(2~3):(2~3):(1~2):(2~3)的质量比,分别称取超细改性涤纶纤维棉、超细改性尼龙纤维棉、超细改性芳纶棉、超细改性石英纤维棉为原料,依次用撕棉机、精梳机均匀混合后,在针刺毡成型机上,制备厚度为 1~5mm,密度为0.3~1.0g/cm3、针刺密度1~10针/平方厘米的针刺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军铠防护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军铠防护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95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