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对称氢化催化剂及其催化柠檬醛制备R-香茅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17723.6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00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于磊;董菁;李康;张永振;朱洪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1/22 | 分类号: | B01J31/22;B01J37/20;C07B53/00;C07C45/62;C07C47/2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对称 氢化 催化剂 及其 催化 柠檬 制备 香茅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对称氢化催化剂及其催化柠檬醛制备R‑香茅醛的方法。所述催化剂包含多孔载体、金属活性中心和手性配体。制备所述催化剂的方法包含金属活性中心的负载、催化剂前体的制备、催化剂前体的硫化处理。本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不对称氢化所用催化剂的稳定性,同时简化催化剂的套用流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学品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对称氢化催化剂及其催化柠檬醛制备R-香茅醛的方法。
背景技术
R-香茅醛,即(R)-3,7-二甲基-6-辛烯醛,具有青柑桔且微带木香的香气,广泛应用于食品、香料、日化以及化妆品领域,除此之外,它还是合成L-薄荷醇的重要前体,而后者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单体香料之一。
目前,已经成功工业化的R-香茅醛的合成方法只有两种,一种是不对称催化香叶基胺制备R-香茅醛;另一种是不对称氢化柠檬醛制备R-香茅醛。相比较而言,后者更具有优势。
CN200880013615公开了一种在均相条件下不对称氢化柠檬醛制备R-香茅醛的方法,催化剂由Rh中心加手性含P配体组成,该方法所述催化剂稳定性较差,对反应环境的要求较高,催化剂上需要至少有一个CO配体,且加氢反应需要在外来CO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CN101932543公开了一种不对称氢化柠檬醛制备R-香茅醛催化剂套用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不对称氢化结束后,通过减压蒸馏提取产物,之后富含催化剂的浓缩液需经过高压(≥80bar)混合气(CO与H2的混合气)的处理才能够进行套用,流程复杂,装置危险程度较高。
上述报道均相过渡金属催化剂存在稳定性差,套用流程复杂且危险性大的缺点,在实际的生产中受限较多。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更加优异的不对称氢化办法,使反应可以更加稳定高效地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对称氢化催化剂及其催化柠檬醛制备R-香茅醛的方法,该方法可以使制备R-香茅醛的反应在非均相催化的条件下快速的进行,节省反应时间,并且,在反应结束后通过简单的过滤分离产物即可实现催化剂的套用。
本发明的特别之处在于:
首先,通过金属活性中心与载体的结合,使制备R-香茅醛反应得以在非均相的条件下发生,大幅度简化催化剂的套用流程。
其次,通过金属活性中心与具备式(I)特征手性配体配位的方式形成催化剂前体,由于S元素的存在,配体与金属活性中心可以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催化剂稳定性得到极大的改善,此外,由于两个S原子处于间位状态,特殊的间位结构使得底物的吸附和脱附能够以较高的效率进行,这一特点赋予催化剂较高的反应活性。
再者,通过对催化剂前体的硫化处理,使空间四配位的Rh在与配体形成两个配位的基础上再形成一个S配位键,起到稳定构型的作用,增强催化剂的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不对称氢化催化剂,所述催化剂包含多孔载体、金属活性中心和手性配体,其中,所述手性配体具有式(I)结构:
其中,R为C1~C10烷基、C3~C8环烷基、C6~C14未取代或取代的芳基中的一种,所述芳基的取代基为烃基,取代基优选自C1~C5的烷基。
本发明中,所述多孔载体为活性炭、全硅分子筛、惰性氧化铝小球和高岭土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活性炭,更优选为80~100目的活性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77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移动式旋转吊臂
- 下一篇:一种数据驱动的电力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