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剂再生干燥或焙烧后控制稳定降温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96121.7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8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发捷;叶冲;贺江瑜;王锦绣;王晶海;孔凡海;杨晓宁;王乐乐;王丽朋;姚燕;雷嗣远;何川;李乐田;马云龙;吴国勋;鲍强;王凯;卞子君;李昂;姚静;于明哲;宁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左权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J38/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顾阳 |
地址: | 21515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剂 再生 干燥 焙烧 控制 稳定 降温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催化剂再生干燥或焙烧后控制稳定降温系统和方法,其不仅能够节省干燥焙烧设备资源,且能够稳定地控制完成干燥或焙烧的催化剂缓慢降温,保证再生催化剂成品的机械强度不因降温过程而受损降低;降温装置的降温箱包括进气口、排气口、第一、二、三风道,降温箱内容纳催化剂的容腔与第一、二、三风道相连通并形成三通结构,进气口与第一、二风道相连通并形成三通结构,在第二风道上连接有循环风机,进气口端连接有进气控制阀,第三风道上连接排气引风机后经排气口排出至外界,热电偶组件包括多个热电偶,且分别插装于催化剂的孔道内,位于催化剂上方的容腔内装有均流格栅,排气引风机、进气控制阀、循环风机、热电偶均连接至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催化剂再生干燥或焙烧后控制稳定降温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锅炉、窑炉设备都安装了SCR脱硝装置,SCR催化剂是其核心部件,而SCR催化剂运行条件较为恶劣,运行一定的时间后会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失活,则再生是一种已经被普遍选择的处理失活催化剂的方案,得当的处理能够有效恢复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再生一般采用湿法清洗手段,再生完成后的催化剂需要通过干燥焙烧工艺,从而使负载在其中的活性物质前驱体分解,以及恢复催化剂机械强度等。目前再生生产广泛采用的是干燥焙烧工艺,其通过干燥设备将催化剂加热至100℃到400℃,但由于催化剂系陶瓷材料,被加热至高温的催化剂需要缓慢降温,否则会因为内应力而产生开裂,或本身在使用中已有的开裂进一步加重,且干燥设备在再生工厂设备的成本中占比较高,是制约整体产能的关键环节,因此,目前生产中往往无法保证催化剂的可控的缓慢降温,也就会对催化剂成品产生不利的影响。
另外,现有的再生干燥焙烧设备主要有隧道式和固定式两种,但是在固定式的设计制造中未发现有专门考虑降温需求的;而隧道式虽然设有降温段,但降温的过程测量控制较为粗糙,其只是在设备空间内设置了简单的温度测点,无法准确测试催化剂孔道内的温度,从而无法进一步准确控制催化剂的降温,而且过长的降温段也会降低隧道式干燥焙烧设备的产能。
鉴于此,实际生产对干燥或焙烧程序后降温产生了以下的需求:
(1)不占用现有干燥焙烧设备的产能;
(2)能够测试,可以在催化剂孔道内测试其温度;
(3)降温过程可控,根据测试的反馈实施精确的控制,保证将降温速率在设定的范围内。
但目前未见有能够实现上述要求的催化剂再生干燥或焙烧程序后控制稳定降温的设备和方法。
鉴于此,开发一种能够精确控制干燥焙烧后催化剂的稳定降温的单独的设备和方法,是尤为必要与重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催化剂再生干燥或焙烧后控制稳定降温系统和方法,其采用的设备原理简单,测量和控制可靠,不仅能够节省干燥焙烧设备资源,且能够稳定地控制完成干燥或焙烧的催化剂缓慢降温,保证再生催化剂成品的机械强度不因降温过程而受损降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催化剂再生干燥或焙烧后控制稳定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降温装置、热电偶组件、控制系统,所述降温装置包括降温箱,所述降温箱包括进气口、排气口、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所述降温箱内设有容纳催化剂的容腔,且所述容腔与所述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均相连通并形成三通结构,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均相连通并形成三通结构,在所述第二风道上连接有循环风机,所述进气口端连接有进气控制阀,所述第三风道上连接排气引风机后经所述排气口排出至外界,所述热电偶组件包括多个热电偶,且分别插装于所述催化剂的孔道内,位于所述催化剂上方的所述容腔内装有均流格栅,所述排气引风机、进气控制阀、循环风机、热电偶均连接至所述控制系统。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左权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左权煤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61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视频业务质量评估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单晶金刚石衬底光学常数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