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地形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86255.0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5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瑞安·K·勒沃尔;卡梅伦·费希尔;托马斯·C·哈内格拉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7/00 | 分类号: | B62J17/00;B62K5/00;B62K5/01;B62K5/02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黄霖;李新燕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形 车辆 | ||
1.一种全地形车辆,包括:纵向延伸框架;前地面接合构件和后地面接合构件,所述前地面接合构件和所述后地面接合构件联接至所述框架并且支承所述框架;跨骑式座椅,所述跨骑式座椅联接至所述框架以用于支承至少一个驾乘者;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定位在所述座椅的下方并且联接至所述框架;以及后机架,所述后机架定位在所述跨骑式座椅的后方,其特征在于,储存箱与所述后机架一体地形成;以可旋转方式定位在所述储存箱上方的盖,所述盖包括多个壁;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壁中的至少一个壁包括支座凸片,以限定所述盖由于放置在所述盖上的重物而相对于所述后机架向下偏转的最大偏转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机架和所述储存箱由整体式模制件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中,所述盖与所述后机架的顶表面相符合并且形成承载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机架形成有凹部并且所述盖配装在所述凹部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盖能够向下移动至所述盖的一部分接触所述凹部的底板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接触所述底板的所述一部分包括所述支座凸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机架包括围绕所述储存箱的通道;密封件定位在所述通道内并且围绕所述储存箱;并且所述盖在处于闭合位置时接触所述密封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包括从所述盖的内表面向下延伸的肋,并且所述盖在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接触所述密封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O型环密封件。
10.一种全地形车辆,包括:纵向延伸框架;前地面接合构件和后地面接合构件,所述前地面接合构件和所述后地面接合构件联接至所述框架并且支承所述框架;跨骑式座椅,所述跨骑式座椅联接至所述框架以用于支承至少一个驾乘者;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定位在所述座椅的下方并且联接至所述框架;后机架,所述后机架定位在所述跨骑式座椅的后方;储存箱,所述储存箱定位在所述后机架内;盖,所述盖以可旋转方式定位在所述储存箱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与所述后机架的顶表面相符合,其中,所述盖包括支座凸片,所述支座凸片限定所述盖由于放置在所述盖上的重物而相对于所述后机架向下偏转的最大偏转量,以使得由于放置在所述盖上的重物而向下偏转的所述盖形成承载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机架形成有凹部并且所述盖配装在所述凹部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盖能够向下移动至所述盖的一部分接触所述凹部的底板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接触所述底板的所述一部分包括所述支座凸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机架和所述盖中的一者包括围绕所述储存箱的通道;密封件定位在所述通道内并且围绕所述储存箱;并且所述盖以可旋转方式定位在所述储存箱的上方并且能够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机架和所述盖中的另一者包括以与所述通道相似的轮廓延伸的肋,并且所述后机架和所述盖中的另一者在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接触所述密封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625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