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内饰件的加工生产线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76386.0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8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苏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顺祥汽车内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1/00 | 分类号: | B29C51/00;B29C51/26;B29C51/30;B29B11/00;B29B11/14;B29L3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王磊 |
地址: | 225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饰件 加工 生产线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内饰件的加工生产线及其加工方法。涉及车用内饰件的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的改进。能够自动完成车用内饰件加工、人工参与少、内饰件质量稳定。一种车用内饰件的加工生产线,包括设于机架上的原料混合部、麻毡梳理部、麻毡板成型部和内饰件成型部。一种车用内饰件的加工方法,使用车用内饰件的加工生产线,包括备料步骤,初切步骤,切碎混合步骤,一次压平步骤,二次压平步骤,增胶硬化步骤,热压成型步骤,包边步骤。降低了人工参与生产的程度,提升自动化水平,同时由于人工参与程度低,在降低工作强度的同时能够提高了内饰件的整体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内饰件的加工装置,尤其涉及车用内饰件的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乘用车用内饰件一般是由麻纤维经过硬化压型后得到,其中工艺步骤复杂,主要是对麻纤维增加胶黏剂成分,主要是丙纶纤维,丙纶纤维受热熔化后恢复常温即为硬化,而其中各个步骤中均需要人工转运,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低,人工劳动强度大。一般的内饰件由麻毡板和外包件构成,而麻毡板与外包件之间利用热熔胶黏粘合,中间有底布夹层,而底布必须是在麻毡板生产过程中形成毯子状的麻毡时在麻毡的底部增加,一般均是覆盖即可,在后续麻毡板成型时容易出现麻毡与底部结合不紧密或底部不平顺的问题,导致利用麻毡板制作的内饰件质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自动完成车用内饰件加工、人工参与少、内饰件质量稳定的车用内饰件的加工生产线及其加工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车用内饰件的加工生产线,包括设于机架上的原料混合部、麻毡梳理部、麻毡板成型部和内饰件成型部,
原料经过传送带依次经过所述原料混合部、麻毡梳理部和麻毡板成型部形成麻毡,所述麻毡经内饰件成型部形成内饰件;
所述原料混合部包括一次混合装置和二次混合装置,所述一次混合装置将所述原料混合均匀,所述二次混合装置将所述原料中纤维打断;
所述麻毡梳理部包括第一辊压组件和第一针板组件,所述原料经第一辊压组件辊压成型后经由第一针板组件提织,将原料纤维相互缠绕,形成麻毡中间体;
所述麻毡板成型部包括第二辊压组件、第二针板组件和成型组件,将所述麻毡中间体经辊压提织后形成麻毡,所述成型组件将所述麻毡硬化形成麻毡板;
所述内饰件成型部将所述麻毡板经过热压模具后压型成内饰件。
所述一次混合装置包括上料带,原料平铺在所述上料带上,所述上料带上方设有压料辊,所述压料辊当所述上料带向前输送时带动所述压料辊转动;
所述压料辊上设有若干钩针,所述钩针随所述压料辊转动刺入所述原料内使原料疏松。
所述二次混合装置包括料斗,所述料斗置于所述上料带的末端,所述料斗的出料口连通负压管道,所述负压管道的末端连通搅拌箱的进料口,所述搅拌箱的出料口通过负压管道与所述第一辊压组件连通。
所述第一辊压组件包括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上方设有第一压辊,所述原料置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上且经过所述第一压辊辊压呈扁平状;
所述第一针板组件置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上方且设于所述第一压辊后方,所述第一针板组件包括由液压机构驱动上下往复运动的针板,所述针板上设有钩针,所述钩针在所述针板的带动下不断刺入所述原料内将纤维不断提织,相互缠绕。
所述第二辊压组件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上方,包括第二压辊,所述第二压辊将经过第一针板组件提织后的原料重新压平;
所述第二针板组件设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上方且置于所述第二辊压组件的后方且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二辊压组件之间设有底布辊,所述底布辊上绕设底布,所述底布穿过所述第二输送带和所述第二压辊组件之间且置于所述原料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顺祥汽车内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扬州顺祥汽车内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63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