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的故障类型识别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72175.X | 申请日: | 2020-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3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伟;魏浩铭;李丹祥;梁少华;张丽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许继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37 | 代理人: | 肖佳 |
| 地址: | 5190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融合 终端 故障 类型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的故障类型识别方法及识别装置,通过对于低压台区开关节点的常态数据和暂态数据的采集,以及通过边缘计算进行故障类型识别,得出各种情况下的故障类型,并及时上传至配电管理后台,实现了台区终端就地数据综合分析出停电故障类型,提高了电力管理、维护单位对故障定型、抢修准备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配电网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的故障类型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低压配电台区是配电网供电网络的末端,连接着最终用户,其典型特点是:点多面广、环境复杂、故障多且识别难。配电台区故障抢修给电力管理、维护单位带来巨大工作量,特别是线路故障导致的长时间停电,还经常被用户投诉或赔偿,为此,配电台区故障识别与信息化是解决此矛盾的一个重要环节,愈来愈被重视。
自2017年起,国家电网公司针对配电台区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台区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加装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台区原线路保护开关保持不变(发挥其故障自动切除作用)、台区原线路保护开关节点处加装电气感知设备,其中台区智能融合终端作为台区设备负责接入电气感知设备、线路保护开关并直接采集台区配变总进线电气数据。在此条件下,台区智能融合终端仅能通过通信采集电气感知设备上报的停电消息,以识别出故障停电,但无法获得本次停电故障的具体类型(接地或短路),不利于电力管理、维护单位对故障定型、抢修准备。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台区智能融合终端为边缘计算中心,并通过其高频录波台区配变总进线电气量数据,再结合台区线路侧的电气感知设备上报的停电消息/电气量数据的方法,能够实现就地数据综合分析出停电故障类型并上报后台主站。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的故障类型识别方法,包括步骤:
采集各采集点的信号数据,所述信号数据包括暂态量数据和常态量数据;基于采集的所述信号数据,通过边缘计算进行故障类型识别;
将所述故障类型识别的结果上传至配电管理后台。
进一步的,所述进行故障类型识别,包括暂态量数据故障类型识别和常态量数据采集故障类型识别。
进一步的,所述暂态量数据故障类型识别,包括短路类型识别、缺相分析识别、漏电分析识别、以及故障切除时长计算。
进一步的,所述短路类型识别,包括步骤:
当进线端任意一相电压小于50V,并且故障相电流大于6倍额定值时,识别为单相接地故障;
当进线端任意两相电压小于50V,并且故障相电流大于6倍额定值时,识别为相间短路或两相接地故障;
当进线端三相电压均小于50V,并且故障相电流大于6倍额定值时,识别为三相短路或接地故障。
进一步的,所述缺相分析识别,包括步骤:
当进线端任意一相或两相电压小于50V,并且三相电流均小于1.2倍额定值并持续0.2s,识别为配电变压器高压侧缺相故障。
进一步的,所述漏电分析识别,包括步骤:
当进线端泄漏电流大于50mA,且持续0.2s,识别为漏电故障。
所述故障切除时长计算,包括步骤:
计算进线电气量扰动起始至断路器跳闸的时长,并结合延时定值,判断断路器动作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所述常态量数据采集故障类型识别,包括电压质量监测、负载率监测、三相负载监测、功率因数监测、缺相监测、温湿度监测、杆塔倾斜度监测、以及低压零线断线监测。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各采集点的信号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许继电气有限公司,未经珠海许继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21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