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梁楼盖结构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70092.7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4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鸿;宋琴;王振华;张国洋;苏静华;张秀勇;张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建投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B5/16 |
代理公司: | 昆明盈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8 | 代理人: | 徐洪刚 |
地址: | 653100 云南省玉溪市红***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梁楼盖 结构 后张法 预应力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无梁楼盖结构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预应力材料进场、复检;根据设计图纸、放样单,进行样板施工;样板施工验收合格,人员、材料准备就绪,按放样单进行材料下料;模板、钢筋、水电预留预埋施工完毕,验收合格,办理工序移交手续后开始施工;
步骤二:绑扎钢筋骨架、垫块到位;下料时应遵循先下长筋,后下短筋的原则,逐根对钢绞线进行编号,长度相同统一编号;下料长度控制:钢绞线放线过程中应保证顺直,不与别的钢绞线重叠;钢丝可采用穿入钢管内下料;应按编号成束绑扎,每2m用钢丝绑扎一道,绑丝头扣向束里;在高度不统一时通过垫块进行垫起,保证高度一致;
步骤三:穿预应力钢绞线;首先进行预应力筋制作,预应力筋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先截取1m长钢绞线4~6根试压,确定花型合格后,正式压花;花型如灯泡型,各根钢丝散开、弯曲没有断筋现象为合格;
步骤四:穿波纹管;预应力钢绞线穿管采用人工先穿束;穿束方式为:先穿束后装管,即预应力筋先放入钢筋骨架内,然后逐节套入螺旋管及连接头;穿束采取整束穿束;穿束施工时工人站在脚手架上,将预应力筋逐束穿入孔道内;束前端部用胶布包好裹成子弹头形,对于较长(L60m)曲线束宜制作牵引头,前拉后推进行;预应力束穿入后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锈蚀,防止电伤及机械损伤;
步骤五:隐蔽验收、交接检、浇筑混凝土;对预应力钢绞线的安装隐蔽性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进行浇筑混凝土;
步骤六: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安装锚具时,对锚具进行检验、设备标定、进行预检;将张拉设备安装在锚具的一侧,在张拉前需要对灌浆料、封锚混凝土的配比进行设计,另外,检查构件混凝土的质量;
步骤七:张拉锁定;张拉顺序按设计要求或施工方案,按楼层、部位、分段张拉;各楼层、部位应遵循对称、均匀原则,并尽量使设备少搬动;采取分级张拉和分级锚固、分批张拉、分期张拉和补偿张拉;张拉锚固程序采用:0→10%σcon→103%σcon→锚固;张拉时量测预应力筋伸长:量测方法可采用量千斤顶缸体伸长或量外露预应力筋长度变化;实测预应力筋伸长与计算伸长值比较:误差在±6%以内为正常,否则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张拉;填写预应力张拉记录;
步骤八:孔道灌浆;孔道灌浆前需要将混凝土制作成水泥块,进行检查混凝土的质量,孔道灌浆的具体步骤为: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及时灌水泥浆并做好锚具封堵工作;灌浆水泥宜用不低于32.5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不大于0.4,可适当掺加提高水泥浆性能的外加剂;浆设备有搅拌机、灌浆泵、贮浆桶、过滤器、胶管、连接头及控制阀等;检查灌浆孔、排气孔是否与预应力筋孔道连通,否则,应事先处理;制备灌浆料投料顺序:水→外加剂(搅拌)→水泥(搅拌);灌浆顺序应先下层,后上层;每根预应力管道宜连续灌浆,每个孔道必须一次连续灌满;若不能一次性连续注满,则用水冲洗后,重新浇灌注;从注浆孔由近到远逐个检查出浆口、排气孔,待出浓浆溢出后逐一封闭;待最后一个出浆孔溢出浓浆后,封闭出浆孔,继续加压(0.4~0.6Mpa),保压2min,封闭注浆孔;每工作班留置一组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试件;填写灌浆记录;
步骤九:封锚具;注浆结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钢绞线切割,封堵锚头;按设计要求进行封锚;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封锚混凝土宜采用比构件设计强度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封堵,并应进行隐蔽验收;
步骤十:分项工程验收;预应力施工工序需做好检验批的验收工作,最后申请分项工程验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梁楼盖结构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采用扁形镀锌波纹管,波纹管接头长200mm-3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梁楼盖结构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和步骤八内部的灌浆孔和排气孔可相互通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建投第六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建投第六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009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弧形壳体板的模板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蜂窝煤生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