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网络大数据的智能资源调整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50685.7 | 申请日: | 202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3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瑞;冷迪;李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50 | 分类号: | G06F9/50;G06F3/06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熊贤卿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网络 数据 智能 资源 调整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网络大数据的智能资源调整方法,包括获取所有预设数据存储端中空闲状态的数据存储端;待接收到数据传送指令后,若检测到传送数据符合预定条件,则将传送数据先存储至空闲状态的数据存储端中,再根据预定调度规则,依序输出。实施本发明,使得资源有效利用起来,不仅保证数据正常存储,还解决了数据传输时拥堵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数据中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网络大数据的智能资源调整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设备市场不断扩大,刺激了整个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就是电信部门利用已有的互联网通信线路、带宽资源,建立标准化的电信专业级机房环境,为企业、政府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以及相关增值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而对于现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来说,网站系统对带宽、管理维护日益增长的高要求对很多企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于是,企业开始将与网站托管服务相关的一切事物交给专门提供网络服务的IDC去做,而将精力集中在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中去。可见,大型的、专业的IDC机房将会更受企业的青睐。
数据的正常传输决定数据中心的正常工作。相应的,数据中心的资源调整的效率如何,起到重要的决定性关系。一旦数据无法正常传输,如出现数据拥堵或者数据堵塞,势必影响数据中心的正常影响,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因此,对于整个数据中心来说,网络设备的运维数据存储和传输成为主要问题。
目前,传统方式下的数据中心的运维数据存储和传输并没有得到优化,使得资源利用率较低,数据传输时存在拥堵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此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网络大数据的智能资源调整方法及系统,使得资源有效利用起来,不仅保证数据正常存储,还解决了数据传输时拥堵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大数据的智能资源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有预设数据存储端中空闲状态的数据存储端;
待接收到数据传送指令后,若检测到传送数据符合预定条件,则将传送数据先存储至空闲状态的数据存储端中,再根据预定调度规则,依序输出。
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检测到传送数据不符合预定条件时,将传送数据存储至预设的临时存储区域中。
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待接收到数据调整指令和/或数据比对指令后,对所述预设的临时存储区域中存储的传送数据进行修复,直至修复后的传送数据符合所述预定条件为止,再根据所述预定调度规则,依序输出。
其中,对传送数据检测是否符合预定条件的具体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传送数据的相关属性;其中,所述相关属性包括数据格式、数据内容、数据大小和字节长度;
设置预定条件,所述预定条件包括传送数据的数据格式是否为预设文件类型集合之中某一个文件类型的格式,传送数据的数据内容是否清楚识别,以及传送数据的数据大小和字节长度是否清楚识别;
若所述传送数据的相关属性满足所述预定条件之全部,则符合;若所述传送数据的相关属性不满足所述预定条件之中至少一个,则不符合。
其中,所述传送数据存储至空闲状态的数据存储端的具体步骤包括:
遍历所有空闲状态的数据存储端,检测所述传送数据的数据格式是否存在与某一空闲状态的数据存储端预留数据存储的数据格式一致;
若存在,则在所述传送数据的数据大小小于其数据格式匹配一致数据存储端所预留的存储空间时,直接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506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