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煤机组深度调峰工况下SCR脱硝投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46938.3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76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1 |
发明(设计)人: | 何金亮;卢承政;谢新华;周健;梁俊杰;宋玉宝;金理鹏;方朝君;黄飞;赵宁波;朱德力;王建阳;张庚;李明磊;韦振祖;陈嵩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90 | 分类号: | B01D53/90;B01D53/56;F23J1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王桦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机组 深度 工况 scr 脱硝投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煤机组深度调峰工况下SCR脱硝投运方法,包括收集包括机组深度调峰工况下SCR入口烟气参数、深度调峰时长、机组常规运行最低负荷下SCR入口烟气参数;采集SCR催化剂测试元件,模拟机组深度调峰工况下SCR入口烟气参数条件,测试该烟气参数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观察催化剂活性随通烟气时间的变化情况,灵活调整机组深度调峰工况下SCR脱硝的正常投运。本发明基于SCR催化剂MOT与烟气条件密切相关、催化剂硫酸氢铵中毒后性能可恢复的特性,挖掘催化剂低负荷运行性能、调整入炉煤,在不进行设备提温改造的情况下,实现燃煤机组深度调峰工况下SCR脱硝系统正常投运,节省改造投资、减少后期设备运行维护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SCR脱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煤机组深度调峰工况下SCR脱硝投运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装机容量快速上升,但弃风、弃光现象都比较严重,为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当前存在多项要求火电机组参与深度调峰的相关规定。对于燃煤火电机组来说,无论是从满足相关规定还是从提高自身盈利角度考虑,参与深度调峰已成为必然趋势。
根据目前的相关规定,现役主力燃煤机组深度调峰能力需达到40%以下额定出力,现代大型燃煤锅炉最低不投油稳燃负荷基本能达到该要求。然而,随机组运行负荷降低,SCR脱硝装置入口烟温降低,当烟温低于催化剂设计MOT(Minimum OperatingTemperature,指的是催化剂不发生硫酸氢铵中毒的最低连续运行烟气温度)时,为防止催化剂发生硫酸氢铵中毒,运行人员将不得不停止喷氨、退出脱硝,造成NOx排放超标。从目前诸多参与深度调峰的机组来看,低负荷下SCR脱硝装置无法正常投运、NOx排放超标已成为制约机组深度调峰的关键因素。
目前国内燃煤机组通常通过实施设备提温改造、提高深度调峰工况下SCR入口烟温至催化剂设计MOT之上,实现SCR正常投运,常用的改造方案包括加装高温烟气调温旁路、加装烟气加热装置、实施省煤器分级改造等,往往要求提温幅度较大,改造工作量大、投资费用高,设备运维工作量也较大。
催化剂MOT与烟气条件密切相关,而在一定条件下催化剂硫酸氢铵中毒后性能也是可恢复的。因此,针对不同催化剂,结合其实际运行烟气条件,制定机组深度调峰工况下SCR脱硝灵活投运方法,可避免不必要的设备改造,减少投资和设备运维工作量。
参见公开号为CN111649349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锅炉深度调峰的全负荷脱硝系统及其操作方法,该方案在锅炉转向室引出高温烟气旁路接至SCR入口烟道,通过高温烟气加热SCR入口烟气;同时在省煤器给水管道上增设一台零号高压加热器,提高省煤器入口水温,减少省煤器吸热量,提高SCR入口烟温。当机组启停或低负荷运行时,通过耦合调节旁路烟道调节门以及零号高加抽气管道调节阀开度,实现SCR入口烟温的调控和全负荷脱硝。
参见公开号为CN20832048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深度调峰机组超低负荷下烟气脱硝辅助加热系统,该方案在SCR入口烟道内加装燃气燃烧器,在机组超低负荷(30%下)工况下,通过燃气燃烧提高SCR入口烟温至设定的高低限(320~400℃)之间,使得燃煤机组在超低负荷工况下依然可以投用SCR脱硝装置。
参见公开号为CN 20529946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省煤器分段锅炉全负荷低NOx装置,该方案将锅炉省煤器分段布置,在SCR反应器区上方安装高温段和中温段省煤器,在SCR反应器下方安装低温段省煤器,通过减少SCR反应器区上游省煤器吸热量,提高SCR入口烟气温度,实现锅炉最低稳燃负荷~BMCR负荷下SCR脱硝系统正常投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69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芯片
- 下一篇:一种基于流场优化消除引风机进出口烟道振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