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体式恒压力外圆珩磨结构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41091.X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6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康仁科;朱祥龙;董志刚;李天宇;冯明昊;王书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33/04 | 分类号: | B24B33/04;B24B33/08;B24B33/1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鲁保良;李洪福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压力 外圆珩磨 结构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恒压力外圆珩磨结构及其调整方法,所述结构包括拖板,拖板上方固定有导轨,导轨两侧设有两个滑块,两滑块上分别固定有珩磨头支架,珩磨头支架上方固定有珩磨头,每个珩磨头上设有两个油石条,两珩磨头支架底部分别与气缸的缸体和活塞杆连接,整个气缸为浮动安装,两珩磨头在气缸的作用下,可沿导轨做径向进给运动,使油石能够靠紧工件的外圆柱面进行珩磨加工。本发明采用气缸作为珩磨头径向进给的驱动元件,属于恒压力进给,由于气体具有可压缩性,且气缸整体为浮动安装,使得珩磨头在径向为完全浮动状态,可对工件实现自定心夹紧,珩磨头设有调节结构,使得油石条能够更充分贴合工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珩磨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恒压力外圆珩磨结构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外圆珩磨加工是磨削加工的一种形式,是对工件外圆表面进行精密加工的工艺过程,属于光整加工。一般情况下,是珩磨头上的多个油石条包围并同时压紧在工件的外圆柱面上,工件做圆周运动,珩磨头做直线往复运动,油石条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珩磨加工可以形成较低的粗糙度,并且可在工件表面形成交叉网纹,交叉网纹有利于形成润滑油膜,因此珩磨加工多用于摩擦副中的零部件加工。
但现有的外圆珩磨头,多为整体式珩磨头,不便于工件的吊装,也不便于调整珩磨头上油石条与工件的贴合程度。此外,大多数的珩磨头缺少浮动结构设计,且油石条进给方式多为液压驱动,由于液体的不可压缩性,珩磨加工过程中珩磨头的浮动性较差,对工件的形状精度有一定的影响。此外,液压驱动的结构形式一般油石进给行程较小,无法适应大范围不同尺寸规格的零件加工,在更换对应珩磨头时,过程繁杂,降低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设计一种加工精度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分体式恒压力外圆珩磨结构及使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设计方案如下:一种分体式恒压力外圆珩磨结构,包括珩磨拖板、导轨、滑块、气缸、珩磨头支架和珩磨头;
所述珩磨拖板的两侧设置导轨;所述珩磨头支架有两个,分别为前珩磨头支架和后珩磨头支架;前珩磨头支架的下部通过两个滑块分别安装在两条导轨上、前珩磨头支架的上部安装前侧珩磨头;后珩磨头支架的下部通过两个滑块分别安装在两条导轨上、后珩磨头支架的上部安装后侧珩磨头;前侧珩磨头与后侧珩磨头结构相同、位置相对;前侧珩磨头上设有两个调整螺栓,后侧珩磨头上设有两个缓冲器,所述气缸的缸体固定安装在后珩磨头支架上、气缸的活塞杆端与前珩磨头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导轨的外侧设有压板,压板通过螺钉固定在珩磨拖板两侧,将导轨压紧在珩磨拖板的台阶面上,用于对两侧的导轨进行定位;
所述珩磨头由油石楔块、油石条、油石摆架、销轴、珩磨调整座和珩磨支座组成,所述油石条通过油石楔块固定在油石摆架上;所述油石摆架通过销轴与珩磨调整座连接,油石摆架与销轴之间为间隙配合,油石摆架与珩磨调整座构成回转副连接;
所述销轴的端部设有平面,且在珩磨调整座的销轴安装处设有顶丝,所述顶丝底部顶住销轴的平面,限制销轴在轴孔内的转动和轴向窜动;所述珩磨调整座上设有调节螺钉座和导向键,所述珩磨支座上设有导向键槽,所述珩磨调整座与珩磨支座之间通过锁紧螺钉连接,且所述珩磨调整座通过调节位于调节螺钉座上的的调节螺钉实现珩磨调整座沿珩磨支座上导向键槽方向的高度调整;
所述缓冲器通过调整螺母B固定在后侧珩磨头的珩磨支座上,所述调整螺栓通过调整螺母A固定在前侧珩磨头的珩磨支座上,所述缓冲器的安装位置与调整螺栓安装位置同轴。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由活塞杆和缸体组成,所述缸体通过螺钉固定在后珩磨头支架上,所述活塞杆通过活塞杆螺母与前珩磨头支架连接;所述气缸的伸缩动作相应带动前珩磨头支架和后珩磨头支架相向运动,进而带动两个珩磨头沿导轨方向相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珩磨拖板上方设有两个限位块,用于限制前珩磨头支架和后珩磨头支架沿导轨的移动范围,防止前珩磨头支架和后珩磨头支架脱出导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10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沉功能装配式游艇
- 下一篇:一种抗菌砜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