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串联片段荧光互补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39339.9 | 申请日: | 202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29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海;张先恩;严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85 | 分类号: | C12N15/85;C12N15/65;C12N15/6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黎坚怡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串联 片段 荧光 互补 系统 及其 构建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基于近红外光敏色素蛋白IFP2.0的串联片段荧光互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其中,所述第一载体为包含有序列SEQ ID NO.2的载体,所述第二载体为包含有序列SEQ ID NO.3的载体,
其中,所述序列SEQ ID NO.2用于表达IFN132-IFN132串联片段,所述序列SEQ ID NO.3用于表达IFC133-IFC133串联片段;
当所述IFN132-IFN132串联片段和所述IFC133-IFC133串联片段相互靠近时,可重构形成所述近红外光敏色素蛋白IFP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片段荧光互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体进一步包括第一基因序列,所述第一基因序列用于表达第一蛋白,所述第一载体用于表达第一融合蛋白,所述第一融合蛋白为所述IFN132-IFN132串联片段与所述第一蛋白的融合蛋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联片段荧光互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FN132-IFN132串联片段为两个IFN132片段串联构成的蛋白片段,所述IFN132片段为由所述光敏色素蛋白IFP2.0第1号位至第132号位氨基酸构成的蛋白片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片段荧光互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体进一步包括第二基因序列,所述第二基因序列用于表达第二蛋白,所述第二载体用于表达第二融合蛋白,所述第二融合蛋白为所述IFC133-IFC133串联片段与所述第二蛋白的融合蛋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串联片段荧光互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FC133-IFC133串联片段为两个IFC133片段串联构成的蛋白片段,所述IFC133片段为由所述光敏色素蛋白IFP2.0的第133号位至第321号位氨基酸构成的蛋白片段。
6.一种基于近红外光敏色素蛋白IFP2.0的串联片段荧光互补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所述近红外光敏色素蛋白IFP2.0的基因序列为模板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得到序列SEQ ID NO.2和序列SEQ ID NO.3;
利用第一质粒的双酶切位点,将所述序列SEQ ID NO.2插入所述第一质粒的多克隆位点;
利用第二质粒的双酶切位点,将所述序列SEQ ID NO.3插入所述第二质粒的多克隆位点,
其中,所述序列SEQ ID NO.2用于表达IFN132-IFN132串联片段,所述序列SEQ ID NO.3用于表达IFC133-IFC133串联片段;
当所述IFN132-IFN132串联片段和所述IFC133-IFC133串联片段相互靠近时,可重构形成所述近红外光敏色素蛋白IFP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质粒的另一组双酶切位点,将用于表达第一蛋白的核苷酸序列插入所述第一质粒的另一处多克隆位点以得到第一载体,其中,所述用于表达第一蛋白的核苷酸序列位于所述序列SEQ ID NO.2的上游;
利用所述第二质粒的另一组双酶切位点,将用于表达第二蛋白的核苷酸序列插入所述第二质粒的另一处多克隆位点以得到第二载体,其中,所述用于表达第二蛋白的核苷酸序列位于所述序列SEQ ID NO.3的下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IFN132片段为由所述光敏色素蛋白IFP2.0第1号位至第132号位氨基酸构成的蛋白片段;
所述第一载体用于表达所述IFN132-IFN132串联片段和所述第一蛋白的融合蛋白;
所述IFC133片段为由所述光敏色素蛋白IFP2.0的第133号位至第321号位氨基酸构成的蛋白片段;
所述第二载体用于表达所述IFC133-IFC133串联片段和所述第二蛋白的融合蛋白;以及
所述第一蛋白和所述第二蛋白为相互作用蛋白,用于使所述IFN132-IFN132串联片段靠近所述IFC133-IFC133串联片段。
9.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近红外光敏色素蛋白IFP2.0的串联片段荧光互补系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基于光敏色素蛋白IFP2.0的串联片段荧光互补系统应用于对活体以及活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进行成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933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