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对螺栓进行坯径检测的汽车用双头螺栓碾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31405.8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4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洪颖;李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1H3/06 | 分类号: | B21H3/06;B21H9/00;B07C5/04;B07C5/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栓 进行 检测 汽车 用双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对螺栓进行坯径检测的汽车用双头螺栓碾牙装置,具体为底座、安装座、碾牙台、检测筒和双头螺杆,所述底座顶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固定有支柱,且一侧的支柱上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支柱之间的顶端安装有活动轨,且活动轨的外侧套设有活动套,该可对螺栓进行坯径检测的汽车用双头螺栓碾牙装置,通过设置有驱动轨、安装座和活动座,活动座可在驱动轨内移动,从而带动安装座进行移动,自动将双头螺杆待碾牙的第一螺杆部插入静板和动板之间内进行碾牙加工,第一螺杆部碾牙完成后安装座旋转180°,即使得第二螺杆部插入静板与动板之间进行碾牙加工,无需人工对双头螺杆进行翻转或转移,自动化程度更高,使用更便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配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对螺栓进行坯径检测的汽车用双头螺栓碾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减速机架在装配时往往会需要安装两端均为螺纹的双头螺杆,生产双头螺栓是需要固定的设配与机床加工的,主要有以下工序:首先是需要拔料,拔料就是用拔料机将歪曲的的料拔直,然后是用切割机将拔直的很长的料切割成所需要的长度,之后是对切割好的短料进行碾牙。
传统的双头螺杆碾牙装置需要人工上料推料,且一端加工完成后还需要手动对双头螺杆进行翻转才能对另一端进行加工,员工的劳动强度较大,且加工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对螺栓进行坯径检测的汽车用双头螺栓碾牙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对螺栓进行坯径检测的汽车用双头螺栓碾牙装置,包括底座、安装座、碾牙台、检测筒和双头螺杆,所述底座顶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固定有支柱,且一侧的支柱上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支柱之间的顶端安装有活动轨,且活动轨的外侧套设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的底端安装有液压升降杆,且液压升降杆的底部固定有机械抓,所述底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驱动轨,且驱动轨的内部设置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减速电机,且活动座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转盘,减速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轴与转盘连接,所述转盘的顶端固定有安装座,且安装座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安装座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液压杆,且安装座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压板,液压杆的输出端贯穿安装座顶部与压板连接,所述限位槽内安装有双头螺杆,且双头螺杆两侧的安装座内均通过轴承座固定有辊轴,所述驱动轨一侧的底座上安装有上料传送带,且驱动轨另一侧的底座上固定有卸料传送带,所述上料传送带和卸料传送带远离驱动轨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固定有光电感应器,且上料传送带内部的两侧均通过螺杆安装有限位导板,所述驱动轨的一端安装有支撑板,且支撑板上固定有检测筒,所述驱动轨的另一端设置有碾牙台,且碾牙台的顶端通过安装柱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下方的安装柱上安装有升降板,且升降板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设置有活动板,且活动板的底端固定有动板,所述动板下方的碾牙台上安装有静板,且静板的四个拐角处均贯穿有升降丝杆,所述碾牙台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驱动仓,且驱动仓内部的底端安装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链轮机构与升降丝杆构成传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活动轨为上方开口设计,且活动轨的内部横向设置有第一丝杆,所述活动轨内部的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轴与第一丝杆连接,所述活动套的内径与活动轨的外径相吻合,且活动套的内部焊接有与第一丝杆相配合的第一丝杆套,所述活动套通过第一丝杆和第一丝杆套与活动轨构成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驱动轨内部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丝杆槽,且丝杆槽内均设置有第二丝杆,所述驱动轨靠近支撑板的一端固定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轮机构与第二丝杆构成传动结构,所述驱动轨的内部形状与安装座相吻合。
可选的,所述安装座底部的中间位置处通过转轴安装有驱动轮,且驱动轮旋转可带动双头螺杆进行轴向运动,所述驱动轮一侧的安装座内固定有微型电机,且微型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轴与驱动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14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态生物酵素肥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应用于无人机的主动回收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