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丙酮尾气分离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28749.3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33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唐昶宇;刘颖彘;邵虹;陈勇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3/14;B01D3/10;B01D17/02;B01D17/022;C07C45/78;C07C45/82;C07C49/0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卿诚 |
地址: | 6102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丙酮 尾气 分离 回收 装置 | ||
1.一种工业丙酮尾气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淋塔(1)、油水分离罐(2)、精馏罐(3)、混液罐(4)、输送管(5)、精馏管(6)、油回流管(7)、水回流管(8)和回收管(9);所述喷淋塔(1)的油水出口通过输送管(5)连通油水分离罐(2)的油水进口;所述油水分离罐(2)的水出口通过精馏管(6)连通精馏罐(3)的水进口;所述精馏罐(3)的水出口通过水回流管(8)连通混液罐(4)的水进口;所述油水分离罐(2)的油出口通过油回流管(7)连通混液罐(4)的油进口;所述混液罐(4)的油水出口通过回收管(9)连通喷淋塔(1)的油水进口;所述油水分离罐(2)包括外壳(10)和内壳(11);所述内壳(11)套在外壳(10)内,外壳(10)和内壳(11)之间里有间隙;所述内壳(11)上设有若干个通孔,内壳(11)的内壁上铺设有疏水亲油膜;所述油水分离罐(2)的油水进口和水出口通向内壳(11)的内部;所述油水分离罐(2)的油出口通向外壳(10)和内壳(11)之间里有间隙;所述内壳(11)可转动;所述喷淋塔(1)用于喷淋油水吸收液,使通入喷淋塔(1)的工业丙酮尾气中的丙酮和VOC吸收在油水吸收液里;所述疏水亲油膜用于将吸收丙酮和VOC的油水吸收液分离为吸收丙酮的水溶液和吸收VOC的油溶液;所述疏水亲油膜的制作方法为:采用聚丙烯或玻璃纤维制成的微孔径大小为50微米的层状物为基底;配置质量比硅橡胶:SiO2:环己烷为1:0.5:50的混悬液,将混悬液均匀喷涂于基底上,自然挥发干燥即为本疏水亲油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丙酮尾气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吸收液包括体积比85-95︰5-15的水相和油相混合形成的亚稳态乳化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业丙酮尾气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包括机油、甲基硅油、二乙二醇二丁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业丙酮尾气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吸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水相和油相混合,并加入质量分数4‰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长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或二者的混合物;在3000-4000r/min的转速下搅拌60min后,形成均一稳定乳液为本油水吸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丙酮尾气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塔(1)内设有填料层;所述填料层将喷淋塔(1)内部分为上层空间(12)和下层空间(13);所述上层空间(12)设有喷淋头(14);所述喷淋头(14)连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上设有喷淋泵,且喷淋管插在下层空间(13)底部;所述喷淋头(14)用于喷淋油水吸收液;所述上层空间(12)连通有废气出口(15);所述下层空间(13)连通有废气进口(16);所述喷淋塔(1)的油水出口和油水进口连通下层空间(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工业丙酮尾气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馏罐(3)内部设有加热器(17);所述精馏罐(3)上设有抽真空口;所述抽真空口上连有真空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工业丙酮尾气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5)上设有输送泵和输送阀;所述精馏管(6)上设有精馏阀;所述油回流管(7)上设有油回流阀和油回流泵;所述水回流管(8)上设有水回流阀;所述回收管(9)上设有回收阀和回收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未经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874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