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铋掺杂的硼酸盐蓝色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27720.3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2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彭明营;吴胜;熊普先;付玉斌;刘劝;晁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78 | 分类号: | C09K11/78;H01L33/5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李彦孚 |
地址: | 52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硼酸盐 蓝色 荧光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铋掺杂的硼酸盐蓝色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材料的化学组成通式为Sr3(1‑x)Y(BO3)3:3xBi3+,其中,x为摩尔分数,且0.1≤x≤1.00%。本发明的铋掺杂硼酸盐荧光材料用于紫外‑近紫外LED芯片激发的白光LED器件;激发带比较宽,在300‑400nm范围内具有强吸收;主吸收峰有两个,中心分别为~340nm、~370nm,并且最强吸收峰位于近紫外区;在近紫外光激发下发蓝光,发光在395‑550nm范围内宽带发射,中心位于~415nm;浓度低,发光效率高,热稳定性好,节约原料,生产成本低,且结构稳定,合成方法简单,便于规模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铋掺杂的硼酸盐蓝色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如今,白光LED的研究和开发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因其功耗小、效率高、寿命长、响应快、显色性好等显著优点,被认为是替代传统照明的新一代照明光源。
目前商用的白光LED是由蓝光LED芯片和黄色YAG:Ce3+荧光材料组合而成,通过蓝光与黄光的混合产生白光。但是由于发射中的红光成分不足导致显色指数偏低(80)和相对色温偏高(4500K),限制了其在室内照明中的应用。为了满足高质量照明的要求,研究人员使用近紫外(350-410nm)GaN芯片(NUV LED)激发蓝色/绿色/红色(RGB)荧光材料的方法来实现白光LED,这种方案可以获得显色性高,相对色温低以及色温可调的白光。因此,开发可以在近紫外区域(350-400nm)有效激发的三基色荧光材料成为研究的重点。
以往对白光LED三基色荧光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稀土(Eu2+,Eu3+或Ce3+)掺杂体系,例如硫化物,硅酸盐,铝酸盐,氮(氧)化合物等。但是,它们往往具有一些无法克服的缺陷(例如化学稳定性差,热稳定性差,荧光材料的重吸收问题),这些最终导致此类荧光材料不能满足高质量白光LED照明应用的要求。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关注非稀土离子--铋。铋(Bi)作为另一种激活离子,由于其对周围配位环境的敏感性及其丰富的价态(例如Bi0,Bi2+,Bi3+和Bi5+),有望在光电研究领域实现特殊应用而受到广泛研究和报道。通常来讲,在宿主材料中,具有[Xe]4f145d106s26p3电子结构的Bi3+比其他价态更稳定。在室温下,Bi3+在近紫外区域(350-410nm)具有较宽的吸收带,且在可见光区域几乎没有吸收,从而避免了重吸收导致的发光效率低下等问题。
在三基色荧光材料中,蓝色荧光材料则是三基色荧光粉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光效,改善显色性,其发射波长和光谱功率分别对紧凑荧光灯的光效、色温、光衰和显色性都有较大影响。因此,开发稳定高效的铋掺杂的蓝色荧光材料,对制备白光LED照明器件有着重大的实际应用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铋掺杂的硼酸盐蓝色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材料在近紫外区(350-410nm)有吸收,在可见光区无吸收,发射在蓝光区,且激发和发射可调,能够满足近紫外激发产生蓝光发射的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铋掺杂的硼酸盐蓝色荧光材料,所述的材料的化学组成通式为Sr3(1-x)Y(BO3)3:3xBi3+,其中x为摩尔分数,且0.1≤x≤1.00%。
进一步的,所述的材料在300-400nm范围内具有强吸收;主吸收峰有两个,中心分别为~340nm、~370nm,并且最强吸收峰位于近紫外区350nm-41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邑大学,未经五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77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