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发电装置及其监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225794.3 | 申请日: | 2020-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1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 发明(设计)人: | 宣峰;许贵阳;张晓栋;石新龙;李朋举;陈金林;陈伟伟;范一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2S20/30 | 分类号: | H02S20/30;F24S30/4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 地址: | 47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电 装置 及其 监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装置及其监控方法,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高度调节装置、限位装置、角度调节装置、固定装置和防滑装置,角度调节装置设置在高度调节装置的顶部,角度调节装置与高度调节装置固定连接,限位装置设置在高度调节装置的底部,固定装置设置在高度调节装置的侧面,防滑装置设置在高度调节装置内,防滑装置与固定装置插接,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螺纹套,螺纹套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角度调节装置使发电板可以根据太阳的转向做出相对应的角度调节,进而使发电板可以最大程度的将光能转化成电能,使光能可以被充分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发电装置及其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然而现有的光伏发电装置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现有的光伏发电装置在使用时往往不能根据太阳的转向做出相应位置的调节,使光能不能被发电板完全利用,同时现有的光伏发电装置只是简单的放置在地面上,光伏发电装置会由于固定不稳,而导致发电装置倾斜,进而使发电板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发电装置及其监控方法,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现有的光伏发电装置在使用时往往不能根据太阳的转向做出相应位置的调节,使光能不能被发电板完全利用,同时现有的光伏发电装置只是简单的放置在地面上,光伏发电装置会由于固定不稳,而导致发电装置倾斜,进而使发电板损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光伏发电装置及其监控方法,包括高度调节装置、限位装置、角度调节装置、固定装置和防滑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设置在高度调节装置的顶部,所述角度调节装置与高度调节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高度调节装置的底部,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高度调节装置的侧面,所述防滑装置设置在高度调节装置内,所述防滑装置与固定装置插接。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内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螺纹套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顶端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与螺纹杆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座的顶端设置有滑板,所述转动座与滑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杆内设置有第一侧槽,所述滑板延伸至第一侧槽内,所述滑板与第一侧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杆、竖板和正反电机,所述固定杆、竖板和正反电机均设置在滑板的顶部,所述固定杆、竖板和正反电机均与滑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顶部设置有发电板,所述发电板与固定杆铰接,所述发电板的底部一端与滑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发电板和滑板弹性连接,所述竖板内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凹槽固定连接,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与凹槽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与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的相近端磁极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发电板的底部另一端与转杆之间设置有钢索,所述钢索的一端与发电板固定连接,所述钢索的另一端与转杆绕接,所述正反电机的输出端与转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正反电机的顶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正反电机的开关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侧杆、环形槽和连接板,所述环形槽设置在底板的底部,所述侧杆设置在螺纹套的外表面,所述侧杆与螺纹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设置在侧杆的底部,所述连接板与侧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延伸至环形槽内并与环形槽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57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