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警用全视觉融合夜视远程取证装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14003.7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7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姜迈;沙贵君;郑岩;马宁;乔顺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N5/33;G02B23/00;G02B17/06;G02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汪丽丽 |
地址: | 11085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警用全 视觉 融合 远程 取证 装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警用全视觉融合夜视远程取证装备,它包括夜视图像采集装备、夜视图像获取装备和无线图像传输模块,夜视图像采集装备包括夜视图像采集模块和水平惯性稳定模块,夜视图像获取装备由红外目镜、夜视目镜、夜视目镜支架、无线图像接收装置和头盔组成,无线图像传输模块由无线图像电台和无线图像接收装置组成,无线图像电台放置在夜视图像采集装备上,用于处理红外图像,微光图像和红外微光融合图像,无线图像接受装置安装在头盔上,用于接收红外图像,微光图像和红外微光融合图像。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安装、设置便捷,可实现360度全向夜视图像的实时取证,对于恶劣条件下事、案件现场势态的及时分析与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刑事侦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警用全视觉融合夜视远程取证装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犯罪形式和手段不断出现,夜间的观察能力已经成为公安队伍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人眼是一种高精度的光学系统,但在光强、光谱、视觉特性以及分辨能力上都有所限制,并不能满足在任何复杂外界条件下的需要。夜视技术正是突破了以上诸多限制,平衡人眼在时域、空域、频域、响应波长范围及视觉灵敏度上的欠缺而产生的技术,使得人眼在夜间微光条件下可以正常观察目标,扩展人眼在低照度下对光信息的观测能力。
夜视系统按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大类。不管是主动/被动红外夜视仪还是被动低照度微光夜视仪,两种夜视仪都能达到增强人类视觉的效果,两者都是在夜视或其他恶劣条件下重要的图像取证装备。
夜视技术和警用装备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警用装备在夜间或不良天气下获取信息、打击作战、监控指挥、机动警力和协同配合的效能。
虽然我国夜视技术理论研究方面突飞猛进,但由于起步较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警用夜视取证装备,由于受到技术、制造工艺、电子元器件以及开发软件等条件的制约,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具体来说,传统的单警夜视取证装备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夜视取证装备视野具有局限性:传统夜视成像系统一般视野较小,因此用来进行远程取证时获得的匹配特征点也相应较少,这势必会对后续的现场重建分析带来难度;
第二、缺少融合性夜视取证装备:由于微光和红外系统各自的局限性,仅使用单波段微光或红外成像仪器已经难以完全满足警务工作的需要,利用红外与微光图像两者间的相关性和互补性进行融合,增加了图像中有用信息含量,改善了图形空间分辨率,图像的效果可以获得很大的改观,在同一图像中突出目标且的同时还能较好的呈现背景细节;
第三,夜视取证装备大部分仍以手持式为主:手持式装备不但会带来稳定性问题,而且也不利于单警长时间使用从而带来疲劳感,另外,其使用和安装的便捷性与牢固度都远不如有固定基座头盔式取证装备。
因此,研发一种既能提高成像装备的视野,而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增强人们对图像信息的分析和识别能力,并能更快更精确地探测目标的融合夜视成像装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视觉融合夜视远程取证装备,以解决目前警用夜视取证装备视野较小、目标获取手段单一和等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警用全视觉融合夜视远程取证装备,它包括夜视图像采集装备、夜视图像获取装备和无线图像传输模块,所述夜视图像采集装备包括夜视图像采集模块和水平惯性稳定模块,所述夜视图像获取装备由红外目镜、夜视目镜、夜视目镜支架、无线图像接收装置和头盔组成,所述无线图像传输模块由无线图像电台和无线图像接收装置组成,所述无线图像电台放置在夜视图像采集装备上,用于处理红外图像,微光图像和红外微光融合图像,所述无线图像接受装置安装在头盔上,用于接收红外图像,微光图像和红外微光融合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未经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40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网同源一体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子器件芯片生产加工用打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