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井拉油系统就地分水回掺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6790.0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9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孙东;郑炜博;崔晋;齐光峰;董伟佳;范路;周亮;邹林;刘聪;张晓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34 | 分类号: | E21B43/34;B01D17/032;B01D17/09;B01D17/12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梁轶聪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井拉油 系统 就地 分水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井拉油系统就地分水回掺系统及方法,属于原油单井采集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它包括储油罐和与储油罐配合使用的游离水罐,储油罐底部与游离水罐底部设置连通管,连通管上设置有排水阀门组件,储油罐与游离水罐之间还设置回掺管,回掺管上设置有回掺组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将原油采出液就地分离出一部分游离水,大大降低原油的含水率,而且还能降低原油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无效负荷,减少了加热的能源消耗,减轻了后续集输站库存压力,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加热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原油单井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井拉油系统就地分水回掺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我国原油开采速度的快速增长,位置较偏远油井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未建立系统的输油管线、开采出的原油无法直接通过管网输运。原油采出液通常先储存在拉油储油罐中,等拉油储油罐装满之后,再由拉油车进行运输。然而,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原油的粘度较大且含蜡量较高,一般采用加热的方式来降低原油粘度,增强其流动性,从而降低输运成本和难度。
此外,我国的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了中高含水期,采出液中含水率不断上升。含水率基本位于70%左右,少数高含水区域可达到90%以上。并且,由于水的比热容远大于原油,按照传统的单井拉油罐加热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来加热水,造成了严重的热能浪费。除此之外,原油的含水率高还导致了拉油车的有效拉油量大幅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够降低原油含水率,还能够降低原油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无效负荷、节约能源的单井拉油系统就地分水回掺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井拉油系统就地分水回掺系统,包括储油罐,还包括与所述储油罐配合使用的游离水罐,所述储油罐底部与所述游离水罐底部设置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排水阀门组件,所述储油罐与所述游离水罐之间还设置回掺管,所述回掺管上设置有回掺组件。
由所述储油罐至所述游离水罐方向,所述排水阀门组件依次包括:手动阀门一、电动阀门一和手动阀门二。
所述回掺阀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手动阀门和所述储油罐之间的电动阀门二和回掺泵。
所述游离水罐内壁上横向设置有高度方向均布的电加热管。
所述游离水罐底部设置有排污阀。
所述储油罐设置有两个含水仪、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
所述游离水罐设置有若干温度传感器和用于分别测量所述游离水罐最高液位和最低液位的液位传感器。
所述储油罐和所述游离水罐之间设置有阀门操作平台;所述游离水罐侧壁上设置排污阀操作平台;所述游离水罐顶部设置有护栏。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单井拉油系统就地分水回掺方法,所述方法为:
步骤一:油井采出的原油由进油孔进入储油罐中,通过液位传感器测量储油罐中原油的液面高度,当液面高度达到储油罐承载的最大高度时,触发储油罐的高液位报警,储油罐储油结束;
步骤二:储油罐静置,实现油水分离;
步骤三:将储油罐的下层液体通过连通管排入游离水罐中,当游离水罐的液面达到最大承载高度时,触发游离水罐的高液位报警器,关闭连通管上的阀门,停止储油罐内的液体流入游离水罐中;
步骤四:判断游离水罐中的含油量,
当含水仪测得的含油量大于3000mg/L时,拉油之前,利用谷电对游离水罐中的液体进行加热;将游离水罐中加热后的液体回掺至储油罐中,待储油罐中液体温度达到可拉油温度50-65oC时,结束回掺,进行拉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67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