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污染物减排储罐及储存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97853.0 | 申请日: | 2020-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5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晶;廖昌建;刘忠生;李经伟;刘志禹;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5D90/22 | 分类号: | B65D90/22;B65D90/28;B65D90/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污染物 减排储罐 储存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污染物减排储罐及储存系统。本发明的储罐包括壳体,壳体内包括软管、内部气囊、气囊支架,壳体上设有压力变送器和油气出口;内部气囊包括外气囊和内气囊,二者共用一个气囊顶部,气囊顶部设有空气接口;外气囊和内气囊固定于气囊支架上,并可上下滑动;外气囊的底端延伸至油品介质表面以下;软管可用于将外气囊与壳体之间的油气引入内气囊、外气囊和油品介质之间的气体空间;油气出口可用于将壳体与外气囊之间的油气抽出储罐。本发明的储罐及储存系统不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具有安全可靠、设备简单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及节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化学品和油品的气体污染物减排储罐及其储存系统。
背景技术
油品和化学品在储运过程中,逸散大量的油气或挥发性有机物(VOCs)。据统计,每年轻质油品逸散损失的油品约占轻质油品的0.5%,一方面导致大量的油气或挥发性有机物资源浪费,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导致严重环境污染。另外,由于油气和空气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下限一般为1%~6%),油气逸散将导致相应设施周围的油气浓度容易达到爆炸极限,聚集在地面的油气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危及企业的安全生产,直接影响操作人员及周围环境人员的健康。因此,对逸散油气进行回收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传统油气回收处理方式有三种:一是直接作为燃料;二是将油气返回到油罐气液平衡系统中,增加油气分压,减少油品蒸发损失;三是采用回收装置和技术,如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及其组合工艺等。
CN1494454A公开了一种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回收有机物的装置,吸附停止后,采用蒸汽解吸吸附有机组分,然后进入冷凝器冷凝回收冷凝油和冷凝水;蒸汽热解吸效率高,但能耗大,再生后的活性炭还需要降温、清洗,增加了装置操作费用。CN1522785A公开了一种油气回收方法,将油气压缩冷却,在加压的条件下吸附,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能耗大,当处理油气量不稳定时,特别是油气量大幅度波动时,压缩机很难稳定操作。
CN101342427A公开了一种冷凝-吸附组合工艺回收油气的方法,油气先经过冷却-冷凝实现部分油气组分冷凝分离,未凝油气由吸附-变压解吸回收,吸附尾气达标排放,解吸油气返回冷却装置与收集油气混合进入冷凝器。其推荐油气冷凝温度为-80℃~30℃,优选-70℃~40℃。主要依靠冷凝液化来回收油气组分,冷凝温度低,在冷凝器内有结晶现象,需要定期除去水的结晶和凝结油,因此,需要两个系列冷凝器切换使用;装置总的能耗较大,制冷设备故障率较高。此外,在后续的吸附罐中也会出现结晶现象,显著降低了吸附剂的使用寿命。
CN 105460446 A公开了一种原油外浮顶储罐油气收集装置,本发明在储罐罐顶和浮盘之间设置密封帘布,可以完全封闭油品与空气的接触,所有挥发的气体全部密闭输送到油气回收系统,避免溢出油气直接向大气排放,保护环境,而且由于没有油气溢出,浮盘表面空间危险等级下降,提高了油罐的安全水平。但是在储罐油气收集空间内为负压时(出现负压的工况主要是大呼吸、小呼吸吸气时),为了保证储罐不因负压而憋罐,呼吸阀需要吸入空气至油气收集空间,这将使得所收集的油气中含空气(氧气)组分,而增加外浮顶罐的安全风险;另外该储罐仍然存在大小呼吸排放废气的问题。
CN200910011767.3公开了一种减少废气排放的储罐,包括罐体,罐体内上部为气相空间,在罐体内顶部设置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包括空调器系统和控制装置,空调器系统能制冷和制热,分为罐内机和罐外机两部分,控制装置检测储罐内气相空间温度,控制装置根据该检测到的气相空间温度与设定的储罐气相空间控制温度的对比调整空调器的操作。本发明储罐可以减少或消除因环境温度变化引起储罐内气相温度变化而发生的吸气和排气现象,大大降低储罐废气排放量,特别是可以大大降低因小呼吸引起的废气排放,但是该方法在空调系统制冷时,空调系统存在凝液,凝液含油含水;另外该方法最大的问题是不能解决储罐大呼吸过程产生的排放废气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78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