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坡度的组装式鱼道及变坡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96637.4 | 申请日: | 2020-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6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李键庸;侯轶群;陶江平;陈小娟;金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E02B1/00;E02B5/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坡度 组装 鱼道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坡度的组装式鱼道,包括设于拦河建筑物中连接上游水域和下游水域的斜坡水渠,斜坡水渠上方布置平行的支撑梁,斜坡水渠内安装有与斜坡水渠间隙配合的鱼道体,该鱼道体包括多个沿斜坡水渠纵长方向布置的池室,相邻池室的相邻面顶部通过铰链相连,各池室各被一个升降装置悬挂,升降装置安装在支撑梁下方,各所述池室面向上游水域和下游水域的一侧均开设供鱼穿梭的过鱼孔,相邻池室相邻面的过鱼孔正相对,鱼道体两端还布置可升降的前提拉式闸门和后提拉式闸门。解决现有技术的鱼道要设置多个进出口应对上游水位变化导致的鱼道枯水问题,及解决现有鱼道沿程水深变化范围过大、难以全程保持适宜过鱼流速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鱼类洄游的过鱼设施,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坡度的组装式鱼道及变坡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大坝、堰、闸及各种拦河建筑物阻碍了鱼类的洄游通道,鱼道作为沟通鱼类上下行洄游的水工建筑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意义。但一般而言,大坝上下游具有一定的水位变幅,现有鱼道大多采用多进口、多出口的结构设计形式。但有些大坝为日调节水库,一天内就会有大幅的水位变化,频繁调动不同进出口闸门不仅程序复杂、不经济,而且可能对进出口段正在上溯的鱼产生致命影响,如关闭某一高水位出口闸门会导致刚好上溯至这一段的鱼类缺水窒息而亡;因此为解决该问题现有的鱼道大多采用多进口、多出口以适应水位变幅,提供了以下方案:CN110468806A,CN105484213A,CN210597233U,除此之外,鱼道的出口水位与下游水位等高,鱼道的进口水位与上游水位等高,而每个进口、出口一般具有0.5~2m变幅的水位运行范围,如鱼道运行时由于上游水位降低或下游水位升高可能会导致鱼道运行水位沿程水面线逐级升高,流速沿程越流越慢,从而导致鱼类难以找到进口;或如鱼道运行时由于上游水位上升或下游水位降低导致鱼道运行水位沿程水面线逐级降低,流速沿程越流越快,从而导致鱼类上溯疲劳,均不利于鱼类上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可变坡度的组装式鱼道,解决现有技术的鱼道要设置多个进出口应对上下游水位变化幅度过大的问题,及解决现有鱼道不能稳定鱼道内沿程水线,从而保持均匀流速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变坡度的组装式鱼道,包括:设于拦河建筑物中连接上游水域和下游水域的斜坡水渠,所述斜坡水渠上方布置平行的支撑梁,斜坡水渠内安装有与斜坡水渠间隙配合的鱼道体,该鱼道体包括多个沿斜坡水渠纵长方向布置的池室,相邻池室的相邻面顶部通过铰链相连,各池室各被一个升降装置悬挂,升降装置安装在支撑梁下方,各所述池室面向上游水域和下游水域的一侧均开设供鱼穿梭的过鱼孔,相邻池室相邻面的过鱼孔正相对,所述鱼道体两端还布置可升降的前提拉式闸门和后提拉式闸门;
进一步地,各个所述升降装置沿支撑梁等距布置并与池室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鱼道体的两端池室的底部分别安装有沿池室底部朝向前提拉式闸门、后提拉式闸门弹出的弹性闸板,鱼道体两端池室面向斜坡水渠的一侧安装有泡沫条。
进一步地,各所述升降装置位于对应的各池室底部中点的正上方,该鱼道变坡控制系统还包括:
位于所述的鱼道体两端的水位监测装置,用于实时采集斜坡水渠上游和下游两端的水位值Ha、Hb,
用于监测所述液压升降装置的伸缩杆伸出长度Li的测量装置,i为升降装置的编号,自鱼道体的上游端向下游端从小到大依次排序,M-L1为驱动第一个池室升降时的该池室底部中点与斜坡水渠底面的间距,L1为升降装置至第一个池室底部中点的长度,M为斜坡水渠底面与支撑梁的间距,M-Ln为驱动最后一个池室升降时的该池室底部中点与斜坡水渠底面的间距,Ln为升降装置至第n个池室底部中点的长度;
上位机,用于计算鱼道体内上游端和下游端水深La、Lb,同时判断斜坡水渠上游、下游水位值的变化趋势,La=Ha-(M-L1),Lb=Hb-(M-Ln),上位机根据以下方式调节鱼道体上游端和下游端的升降装置的升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未经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66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线缆测试工具储存使用的收纳盒
- 下一篇:一种三维电解污水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