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精益制造的轮对压装生产线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89923.8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8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润刚;刘政;吴迪;徐骏升;王银树;李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车同力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B23P19/02;B23B41/00;B23B7/04;B23B3/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圣梅 |
地址: | 25002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制造 轮对 生产线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精益制造的轮对压装生产线将方法,包括:探伤机、车轴检测区、车轴智能存放库、轮饼加工区、桁架机械手、轮对压装区和中控系统;车轴检测线位于探伤机第一侧,且与探伤机平行;车轴智能存放库位于探伤机第二侧;桁架机械手设置在探伤机、车轴智能轮方库、轮饼加工区和轮对压装区上方,用于输送待加工件;所述车轴检测区、轮饼加工区和轮对压状区均与中控系统连接;将多个独立的工位设备整合到一条生产线上,使关键物料的流转实现无人化,同时综合运用自动控制、机械手和自动压装技术对关键工位进行优化改进,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线的柔性化、自动化程度,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生产线,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精益制造的轮对压装生产线及方法。
背景技术
轮对是轨道交通车辆的核心部件,目前轮对压装生产线基本沿用人工生产作业为主的离散型作业方式,较普遍做法是车轴和轮饼的搬用采用人工+天车、人工探伤、地摊式存放、人工测量+手工记录、人工选配。此方法虽能生产出轮对,但是很多工序并不符合精益生产的要求,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有的工序如测量、搬用、压装需多个人员参与完成,劳动力成本过高;车轴和轮饼都采用地摊式存放,占地面积大,并且存放数量不便于统计;有的工序车轴和轮饼的加工缓存数量过多,造成堆积。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精益制造的轮对压装生产线及方法,整条线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满足精益生产的要求,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整条线采用链条输送线、辊筒线半封闭式独立型辊筒线和独立型链条线传动输送,主要设备采用桁架机械手、轮饼加工生产线、轮饼自动压装机、扫码装置、车轴返修线、智能存放库及伺服控制方式,提高了装配质量及效率,同时装配与检测结合一体,大大提高了轮对的产能。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精益制造的轮对压装生产线,包括:探伤机、车轴检测区、车轴智能存放库、轮饼加工区、桁架机械手、轮对压装区和中控系统;车轴检测线位于探伤机第一侧,且与探伤机平行;车轴智能存放库位于探伤机第二侧;桁架机械手设置在探伤机、车轴智能存放库、轮饼加工区和轮对压装区上方,用于输送待加工件;所述车轴检测区、轮饼加工区和轮对压装区均与中控系统连接。
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精益制造的轮对压装生产线的使用方法,包括:
将车轴输送到压装线的车轴检测线的输入端,测量车轴数据并存储于中控系统中;通过桁架机械手将车轴搬用到探伤机工位进行磁粉探伤,探伤完毕后机械手将其运输到车轴智能存放库;
通过桁架机械手将待加工的轮饼运输到轮饼加工区的镗床工作台,加工内孔并将数据存储在中控系统中;
通过桁架机械手将轮饼运输到轮对压装区,通过轮饼翻转机构将其输送到轮饼压装机上进行压装;压装完毕后将压装合格的轮对运输到轴承压装工位。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公开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公开将多个独立的工位设备整合到一条生产线上,使关键物料的流转实现无人化,同时综合运用自动控制、机械手和自动压装等技术对关键工位进行优化改进,解决了车轴和轮饼都采用地摊式存放,占地面积大,并且存放数量不便于统计,有的工序车轴和轮饼的加工缓存数量过多,造成堆积问题,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线的柔性化、自动化程度,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2、本公开设置桁架机械手、车轴智能存放库、测量装置、输送线、自动测量机,车轴、轮饼输送采用桁架机械手提高了物料的周转效率,实现物料输送的自动化、无人化;测量装置实现了测量数据的无线上传、实现数据的追溯性、无纸化;轮饼自动压装设备,产品压装合格率可达到99%以上,降低了返修率,提高了生产效率,相应的节约了生产成本。
3、本公开整条生产线采用工控机集成控制,能最大限度保证轮对高效压装的同时,使各工位设备能够运行稳定和保证低的故障率;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适用于多品种、大批量轨道交通轮对产品的压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车同力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中车同力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99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