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色牢度用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86546.2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1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石磊;纪尚超;沈连根;李寿伟;王伟;武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禾欣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48;C08G18/44;C08G18/42;C08G18/32;C08L75/04;C08L7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牢度 聚氨酯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聚氨酯树脂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色牢度用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高色牢度用聚氨酯树脂,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生成物A、聚多元醇、扩链剂、二异氰酸酯、溶剂、终止剂、催化剂;生成物A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靛蓝、二异氰酸酯、溶剂。本申请的产品具有较高的色牢度的优点。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生成物A的制备,步骤二,按比例称量生成物A、聚多元醇、扩链剂、二异氰酸酯、溶剂、终止剂和催化剂,将生成物A、聚多元醇、扩链剂、二异氰酸酯和溶剂混合,加热反应,加入终止剂,得到最终产品。本制备方法操作较为简单且可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聚氨酯树脂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色牢度用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合成革的生产近20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已具有相当的产业规模和竞争实力。特别是近几年,我国PU革市场的年增长幅度达17%~29%,己逐渐成为推动全球PU革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甚至也成为促进整个聚氨酯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国合成革产量为28亿㎡,2008年为33.2亿㎡,2010年,我国人造革、合成革的生产厂家已达26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6家,生产线和产量已占据世界总产量的73%,合成革产量达56亿㎡。比我国GDP增长率高出近一倍,显示出我国合成革产业强劲的增长态势。
聚氨酯树脂保温性能好,软质泡沫弹性好、透气性优良,并具有耐低温、高强度、耐油的特点,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产品形态多样,有泡沫塑料、弹性体、涂料、胶粘剂、纤维、合成革、防水材料以及铺装材料等。
各种聚氨酯制品,通过添加各种色料,展现出各种鲜艳的颜色。目前各种色料主要是与聚氨酯树脂进行共混,色料和聚氨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在一起。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技术的物理结合力不高,所以存在着随着水洗说着擦拭次数过多,颜色逐渐变淡退去的情况,因此,现有技术存在色牢度较高,水洗颜色易变淡退去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色牢度较高,水洗颜色易变淡退去的问题,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色牢度用聚氨酯树脂,本申请只针对于蓝色产品,具有较高的色牢度的优点。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色牢度用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较为简单且可批量生产,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优点。
本申请的第一个申请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色牢度用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20~300份的生成物A、200~250份的聚多元醇、30~50份的扩链剂、10~150份的二异氰酸酯、300~900份的溶剂、0.05~0.60份的终止剂、0.0005~0.0015份的催化剂;生成物A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250~300份的靛蓝、300~850份的二异氰酸酯、300~500份的溶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靛蓝含有的仲胺基-NH-与异氰酸酯反应,使靛蓝分子完全接到聚氨酯分子中去,并且靛蓝分子中的共轭结构仍然存在,并不会影响靛蓝的显色,这种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显蓝色的聚氨酯树脂,色牢度强,颜色不会随着水洗或者擦拭而退去,本申请只针对于蓝色产品,具有较高的色牢度的优点。
优选的,所述聚多元醇为分子量500~4000g/mol的聚酯二元醇、聚醚二元醇、聚碳酸酯二元醇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调整所制备的产品的柔韧性、耐磨性、防污染性,耐候性。
优选的,所述扩链剂为分子量61~500g/mol的二醇、二胺或者醇胺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扩链剂为1,5-戊二醇、1,6-己二醇、乙二胺、DMPA、TMP中的一种或多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所制聚氨酯树脂产品具有更好的抗老化、耐摩擦、耐候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禾欣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禾欣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65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