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草打顶伤口保护剂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5408.2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3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余勐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莱切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65/42 | 分类号: | A01N65/42;A01N65/24;A01N65/22;A01N65/26;A01N65/08;A01N65/12;A01N65/32;A01N65/20;A01N37/40;A01N61/00;A01N59/08;A01P21/00;A01P7/04;A01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崔自京 |
地址: | 410001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隆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草 打顶 伤口 保护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草打顶伤口保护剂与应用,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包括以下原料:植物胶原成分、植物源消毒成分、免疫强化成分和辅料;植物胶原成分由以下原料构成:阿拉伯胶、黄连粉末和蒲公英粉末。本发明可降低因烟草打顶伤口暴露于自然环境中,引起的外来虫害侵蚀或病原菌的侵染,促进伤口愈合,有助于保证烟草产质量与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烟草打顶伤口保护剂与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的东部是烟草的主要种植地区。
在烟草栽培过程中,打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可控制顶端生长优势,促进根系发育,集中营养物质供应叶片生长,扩大叶片,增加干物质积累,调控烟株的长势、长相,减轻病虫危害,使烟叶产量、质量同步提高。目前,烟草打顶方法有扣心打顶、现蕾打顶和初花打顶3种方式,但一般提倡初花打顶,这样可使烟株增加高度,使中下部烟叶能有较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中下部叶片的质量,提高上中等烟的比例。
但是,因打顶造成烟草损伤,极易引发病害,严重时影响到种植产收,例如烟草空茎病:苗期、成株期均可受害。苗期染病多始于叶片,经叶脉、叶柄传到茎部,致茎基部变黑腐烂,形成空胫状,烟农称其为“黑心”、“倒苗”、“烂根”等。成株期染病多在抹杈或打顶时,从断口处开始发病,并沿髓部向下扩展,造成髓部组织腐烂而出现空胫,引起植株顶叶凋萎、叶片下垂或脱落。叶上发病后现暗绿色斑点,后期叶肉消失,残存叶脉。
现有技术通过喷施消毒剂用于预防感染,效果一般。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烟草打顶伤口保护剂,降低因伤口引发的病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草打顶伤口保护剂与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烟草打顶伤口保护剂,包括以下原料:植物胶原成分20~25份、植物源消毒成分20~30份、免疫强化成分5~10份和辅料3~5份;所述植物胶原成分由以下原料阿拉伯胶、黄连粉末和蒲公英粉末按质量比(2~3):(1~2):(1~2)构成。
有益效果在于:阿拉伯胶起到增稠、粘合作用,同时配以黄连、蒲公英粉末,调节其气味,并具有抑菌作用。
优选的:植物源消毒成分由以下原料构成:茶树精油5~10份、大蒜精油5~15份、博落回精油3~5份、苦楝精油5~10份、香樟精油5~10份和薄荷精油3~5份。
有益效果在于:
茶树精油具有抑制或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驱赶蚊虫的功效;
大蒜精油具有强烈的杀菌功能,且具有刺激性气味,驱赶昆虫的功效;
博落回精油具有较强的杀虫作用,尤其针对螟或蚜虫,且具有抑菌作用;
苦楝精油具有抗菌抑制病毒的功效,并可预防虫害;
香樟精油具有具有驱虫、抗菌抗病毒功效;
薄荷精油具有驱赶蚊虫、蛞蝓和蜗牛,防止害虫侵扰植物的功效;
上述组分联用,既直接杀灭抑制病菌,同时通过驱虫作用,减少通过昆虫传播病菌的几率。
优选的:免疫强化成分由以下原料构成:水杨酸或茉莉酸。
有益效果在于:水杨酸或茉莉酸能够促进植株产生多种酶抑制剂,进而影响觅食昆虫消化。
优选的:辅料由以下原料构成:氯化钙5~10份、明胶10~15份、水5~20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烟草打顶伤口保护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莱切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莱切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54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弹性网正则线性回归的负拖动技术的人脸识别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车辆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