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射装置的复位检测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3624.3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0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莫汉晖;张建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高明区(中国科学院)新材料产业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2D17/20 | 分类号: | B22D17/20;B22D17/32;B22D2/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刘文求;王永文 |
地址: | 5285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复位 检测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射装置的复位检测机构,包括行程杆,行程杆活动设于压射装置的回油缸盖上,回油缸盖上位于行程杆两侧设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上端与压射装置的横梁连接,行程杆的下端与压射装置的压射活塞杆连接;任意一个支撑柱设有直动式行程开关,行程杆向上顶起时可触发直动式行程开关。该压射装置的复位检测机构,采用了带钢轮的直动式行程开关,通过行程杆直接挤压的方式触发行程开关,不需要考虑滚轮是否能够正对行程杆的中心,只需要考虑行程杆向上顶起时,行程杆与滚轮能够挤压接触,便可达到检测效果;同时,支撑柱的设置合理利用了压射装置已有的结构,并且提高了复位检测机构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铸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射装置的复位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压铸机在压力作用下把熔融金属液压射到模具中冷却成型,开模后可以得到固体金属铸件,压铸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压射过程。
在热室压铸机的压射装置中,压射活塞杆用于连接锤头以进行压射作用。通常压射活塞杆的一侧与行程杆连接,压射活塞杆作用于锤头时,行程杆可连同压射活塞杆一道行进,通过设置行程开关确定行程杆的位置来实现对压射活塞杆位置的检测。通常压射装置压射结束后,需要及时检测确定压射活塞杆是否到达复位位置来确保压射装置达到复位状态,以及当压射结束后出现压射活塞杆不能正常复位的情况时,及时停机检修。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热室压铸机的压射装置复位检测机构的连接示意图。该检测机构包括与压射活塞杆2连接的行程杆1,设于压射装置回油缸盖3上的安装柱4,安装柱4上设有滚轮式行程开关5;当压射结束时,压射活塞杆2进行复位,行程杆1向上顶出,撞击滚轮51带动摆杆52逆势针转动,压射活塞杆2复位结束后,行程杆1与滚轮51呈抵接状态,此时滚轮式行程开关5与控制系统正好连通,确定压射活塞杆2复位到正确位置。但此种设计存在以下问题:(1)安装柱独立设置,检测机构对安装柱的结构稳定性要求较高;(2)需要对行程开关的滚轮位置进行调整以正对于向上顶起的行程杆的中心以便行程杆能够顺利撞击滚轮,调整过程较为麻烦。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射装置的复位检测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复位检测机构结构稳定性一般,使用调整过程较为不便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射装置的复位检测机构,其包括行程杆,行程杆活动设于压射装置的回油缸盖上,回油缸盖上位于行程杆两侧设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上端与压射装置的横梁连接,行程杆的下端与压射装置的压射活塞杆连接;任意一个支撑柱设有可被行程杆触发的直动式行程开关,行程杆向上顶起触发直动式行程开关。
所述的一种压射装置的复位检测机构中,所述直动式行程开关与支撑柱之间设有连接座。
所述的一种压射装置的复位检测机构中,行程杆的下端与压射活塞杆之间设有连接件。
所述的一种压射装置的复位检测机构中,所述直动式行程开关为带钢轮的直动式行程开关,行程杆的上端设有锥形突起;直动式行程开关的钢轮外侧的垂直投影落在锥形突起侧面的垂直投影内。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射装置的复位检测机构,采用了带钢轮的直动式行程开关,通过行程杆直接挤压的方式触发行程开关,不需要考虑滚轮是否能够正对行程杆的中心,只需要考虑行程杆向上顶起时,行程杆与滚轮能够挤压接触,便可达到检测效果;同时,支撑柱的设置合理利用了压射装置已有的结构,并且提高了复位检测机构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热室压铸机压射装置复位检测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压射装置的复位检测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高明区(中国科学院)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未经佛山市高明区(中国科学院)新材料产业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36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