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终端应用的多通道融合的自适应网络链路选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2654.2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0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方顺健;周舟;钟友兵;黄园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积至(海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12/721 | 分类号: | H04L12/721;H04L12/803;G09F9/33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陈万江 |
地址: | 571924 海南省海口市澄迈县老城***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终端 应用 通道 融合 自适应 网络 选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面向终端应用的多通道融合的自适应网络链路选择方法,包括网络链路探测模块、信道管理模块、频繁访问目标存储模块、终端应用和目标服务,面向终端应用的多通道融合的自适应网络链路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终端应用在访问目标服务前,本发明涉及终端应用技术领域,该发明提供了面向终端应用的多通道融合的自适应网络链路选择方法,可以解决单一通信链路网络拥塞及故障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该方法的主要策略是根据网络链路探测模块返回的结果动态选择出口链路,并且为了降低对同一目标服务的重复探测,须将选择结果上传到网络信道管理模块,作为下次客户端访问同一目标时信道选择的参考依据,降低服务访问延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面向终端应用的多通道融合的自适应网络链路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终端应用越来越丰富,为了解决多个终端应用同时发送数据时面临的网络拥塞问题,终端配置了个多个网络出口,应用可以根据需要动态选择网络链路。
多出口网络链路为终端提供了多种网络出口的灵活性,避免了单一通信链路网络拥塞及故障的问题,与此同时,终端面临着网络出口链路选择的问题。
传统的路由策略是基于目的地址匹配规则来进行,数据报文根据匹配的结果从选择的网络链路出口发送,很难按照实际的网络拥塞等情况动态选择出口链路,导致链路上的负载不均衡,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面向终端应用的多通道融合的自适应网络链路选择方法,解决了传统的路由策略容易导致链路上的负载不均衡,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面向终端应用的多通道融合的自适应网络链路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有网络链路探测模块、信道管理模块、频繁访问目标存储模块、终端应用和目标服务,终端应用在访问目标服务前,从频繁访问目标存储模块(部署于终端)中查找目标,如果目标可达链路只有一条,则选择该出口链路;
S2:如果目标可达链路存在多条,并且在有效时间α内,则根据选择网络拥塞最低的链路;
S3:如果频繁访问目标存储模块中没有该条记录,则从信道管理模块中查询获取,并且在有效时间α内,则根据该结果选择链路;
S4:如果信道管理模块中该记录也不存在,网络链路探测模块则对目标进行探测,将探测结果上传到信道管理模块,并返回给终端应用;
S5:终端应用根据返回的结果选择出口链路,并在频繁访问目标存储模块中更新记录。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所述终端应用显示的显示屏;插接组件,所述插接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上,所述插接组件包括插接头,所述显示屏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滑动槽;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固定于所述插接头的内部,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定位槽;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固定于所述插接头上,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盘,并且推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盘。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头与所述显示屏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槽的内表面与所述推动杆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板对称分布在所述插接头的两侧,并且两个固定板上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槽开设与所述插接头的内部,所述滑动板与所述固定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槽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槽对称分布在所述插接头的两侧,并且两个固定槽内部的结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积至(海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未经中电积至(海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26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