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的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8246.X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7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贺;刘晓煌;刘晓洁;姜正龙;王绍强;刘玖芬;钱建利;朱樟柳;姜玲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10/04;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9 | 代理人: | 何自刚;张亮保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自然资源 要素 综合 观测 指标体系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自然资源管理技术领域,公开基于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的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选定适于观测的自然资源要素作为观测对象;步骤2,针对观测对象选出各类观测指标,并通过观测指标模块化构建归类模块;步骤3,从归类模块中选出相对应子模块,组合搭建自然资源类型区综合观测指标模块集;步骤4,从归类模块中选出相对应的观测指标生成赋能模块。能够通过建立立体化综合观测网,为获取自然资源要素数据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服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然资源管理技术领域,涉及基于自然资源要素综 合观测的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自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有使用价值、可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 福祉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包括山岭、水、森林、草原、荒地、 滩涂和探明储量的矿产七大类资源。
2018年10月,自然资源部下发《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 要》(自然资发〔2018〕117号)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工 程”列入十二大科技工程之首,主要任务是构建服务国家生态文明 建设,支撑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的立体综合观测体系,通过对气候、 地表水、林、草、土地和冰川等多种自然资源进行全方位、长期、 连续的观测,探索各类资源的变化动因机制、演化趋势和资源间耦 合作用过程,解决自然资源管理和重大科学问题。自然资源观测指 标体系的构建是开展立体综合观测的前提和基础。
现有技术缺点:(1)已有相关观测(监测)研究网络围绕科研、 业务领域需求建立,重点关注环境、生态等内容,观测指标体系更 多是从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研究角度构建,尚缺乏从 自然资源管理需求角度出发构建的观测指标体系;(2)关于全面性、靶向性的筛选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和多圈层交互、多资源耦合过程 方面观测指标的技术方法相对较少;(3)不同禀赋特征区域的观测 指标体系搭建过程相对繁琐,指标体系管理存在差异性,不便于整 体实现规范化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的指标 体系的构建方法,掌握自然资源种类、数量、质量和自然资源间相 互作用过程关键数据,获取自然资源间耦合作用过程变化趋势和速 度等重要信息,为解决自然资源管理、科学研究和生态系统修复等 关键问题提供数据保障和科技支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的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 如下步骤:
步骤1,选定适于观测的自然资源要素作为观测对象;
步骤2,针对观测对象选出各类观测指标,并通过观测指标模块 化构建归类模块;
步骤3,从归类模块中选出相对应子模块,组合搭建自然资源类 型区综合观测指标模块集;
步骤4,从归类模块中选出相对应的观测指标生成赋能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中,观测对象,根 据地球圈层立体空间结构,自上而下从大气、地表到地下将自然资 源划分为气候资源、地表覆盖资源和地下资源,分别对应气候资源 模块、地表覆盖资源模块、地下资源模块。
气候资源包括大气水分、光能热量、风能和大气成分;地表覆 盖资源包括植被、地表水、海水和冰川;地下资源包括土地、冻土、 海滩和地下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中,构建所述归类 模块前,采用正演法、反演法相结合选择出能够表征自然资源数量、 质量和自然资源间相互作用过程的观测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82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