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修补高压输电导线的预绞丝缠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8000.2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0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方玉群;姜文东;金德军;王斌;秦威南;梁加凯;郑宏伟;张帆;朱凯;蒋卫东;刘凯;彭勇;沈彦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H02G1/1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项军 |
地址: | 321017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修补 高压 输电 导线 预绞丝 缠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修补高压输电导线的预绞丝缠绕装置,包括绞盘、绞盘电机和移动平台,所述绞盘的圆心处设有内孔,所述绞盘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内孔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绞盘由相互对称的第一半圆绞盘和第二半圆绞盘拼接而成,通过所述第一半圆绞盘和所述第二半圆绞盘的开合使所述输电导线处于所述内孔中,所述绞盘电机控制所述绞盘沿其圆心转动,所述移动平台控制所述绞盘沿所述输电导线长度方向移动。采用本发明的优点是,该预绞丝缠绕装置能够自动完成对输电导线断股处的修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修补高压输电导线的预绞丝缠绕装置,属于预绞丝缠绕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尤其是输电主干线,不到万不得已尽量避免停电,否则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避免出现此局面,平时会对输电导线进行定期保养检修。钢芯铝绞线作为高压输电载体,绝大部分是裸露在外的,会经常受到雷击或天气原因腐蚀,发生断股。而预绞丝修补断股导线作业法是目前公认的“导线微创手术”,无需停电作业,对整个线路运行影响小。
目前预绞丝修补导线的作业方式是要是由电力维修人员穿屏蔽服,利用飞车,悬梯等与导线接触形成等电位,徒手将几组相应规格的预绞丝按照绞制方向与预绞丝方向一致逐段的缠绕到导线上,最终完成对断股导线段的全部覆盖。传统的作业方式需要将几组预绞丝逐组逐根逐节距手工缠绕,每组补修条缠绕的最后阶段由于应力作用缠绕十分费力,仅通过作业人员手工缠绕劳动强度大,而且由于高压、风摆、高空等环境对作业人员的体能和生命安全都会形成很大的威胁,其安全性极低。其次由于作业人员技术差异,会造成预绞丝的缠绕质量参差不齐,可能短时间内会再次出现缺陷,使输电导线再次暴露在空气中,降低了对输电导线的保护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修补高压输电导线的预绞丝缠绕装置,该预绞丝缠绕装置能够自动完成对输电导线断股处的修补。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修补高压输电导线的预绞丝缠绕装置,包括绞盘、绞盘电机和移动平台,所述预绞丝缠绕装置用于对输电导线进行预绞丝的缠绕,所述绞盘的圆心处设有供所述输电导线穿过的内孔,所述绞盘上设有多个供预绞丝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内孔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绞盘由相互对称的第一半圆绞盘和第二半圆绞盘拼接而成,通过所述第一半圆绞盘和所述第二半圆绞盘的开合使所述输电导线处于所述内孔中,所述绞盘电机控制所述绞盘沿其圆心转动,所述移动平台控制所述绞盘沿所述输电导线长度方向移动。
采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所述绞盘的圆心处设有供输电导线穿过的内孔,所述绞盘上还设有多个供预绞丝穿过的通孔,另外所述绞盘包括相互对称的第一半圆绞盘和第二半圆绞盘,因此所述第一半圆绞盘和第二半圆绞盘分开后,便可以使所述输电导线处于第一半圆绞盘和第二半圆绞盘之间,将第一半圆绞盘和第二半圆绞盘合拢后,所述输电导线便处于内孔中,因此本发明可以直接安装在输电导线上,其安装和拆卸过程十分方便快捷,无需拆除输电导线,也不会影响输电导线的正常通电,可以避免因停电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其次,本发明中所述通孔沿内孔周向均匀分布,即所述多个通孔形成的圆与所述内孔为同心圆,另外所述绞盘电机控制所述绞盘沿其圆心转动,所述绞盘的圆心与所述内孔的圆心相重合,即所述绞盘的圆心与所述输电导线的中心相重合,在预绞丝缠绕过程中,所述通孔中安装有预绞丝,所述绞盘电机控制绞盘转动,由于所述绞盘转动的圆心与所述输电导线的中心相重合,因此所述预绞丝可以实现同步缠绕,确保预绞丝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可以使预绞丝对输电导线形成均匀包裹的效果,使整个预绞丝缠绕后的结构更加紧密牢固,对导线的保护更加完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80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