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近视度数加深的矫正仪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72927.5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34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崇义;熊艳丽;耿钊;姜姝;张燕;刘莛;刘玮;叶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H5/00 | 分类号: | A61H5/00;G02B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鼎慧峰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6 | 代理人: | 刘立烈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近视 度数 加深 矫正 | ||
1.一种抑制近视度数加深的矫正仪,包括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结构,用于与头部固定;
矫正调节筒,有两个,并排安装在固定结构上,一端与固定结构固定连接;
矫正筒连接部,位于两个矫正调节筒之间,两侧端分别与两个矫正调节筒固定连接;
控制模块,安装在矫正筒连接部中,与电源模块电连接;
驱动组块,安装在矫正筒连接部中,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辅助功能组块,安装在矫正筒连接部远离固定结构的一端,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手持遥控端,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组块和辅助功能组块,进行近视程度自我测量;
矫正筒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为空腔结构,两侧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筒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为空腔结构,两侧端分别与第二连接筒的外壁固定连接,靠近固定结构的一端插入到第一连接部中,与第一连接部滑动连接;第三螺杆,一端插入到第二连接部中,与第二连接部螺纹连接,另一端插入到第一连接部中,与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由驱动组块驱动;
所述的辅助功能组块安装在第二连接部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控制模块电连接,与两个矫正调节筒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的辅助功能组块包括:投影灯,安装在第二连接部的端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红外线发射器,安装在第二连接部的端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红外线接收器,安装在第二连接部的端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的驱动组块包括:矫正筒调节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部中,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凸透镜调节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部中,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凹透镜调节电极,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部中,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的矫正调节筒包括:第一连接筒,为筒状结构,一端与固定结构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筒,为筒状结构,一端从第一连接筒的另一端插入,与第一连接筒滑动连接;可变焦凹透镜,安装在第一连接筒靠近固定结构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筒固定连接;可变焦凸透镜,安装在第二连接筒远离第一连接筒的一端,与第二连通固定连接;
所述的可变焦凹透镜包括:限位卡环,安装在第一连接筒中,与第一连接筒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硬质平面透镜,安装在限位卡环中,周边与限位卡环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透明软胶饼,安装在第一硬质平面透镜的一侧;弧形透明弹性薄板,安装在第一透明软胶饼的一侧,弧面朝向第一透明软胶饼,与第一透明软胶饼相抵,且与第一硬质平面透镜将第一透明软胶饼夹在中间;第一调节环,安装在弧形透明弹性薄板的周边,与弧形透明弹性薄板周边相抵,用于调节弧形透明弹性板的形变程度;所述的限位卡环上设置有限位扣,所述的限位扣与第一调节环的环面相抵;
所述的第一调节环上开有缺口;所述缺口的两端皆设置有与第一调节环固定连接的连接片;所述的连接片上皆开有相对的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内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的连接孔内设置有第一螺杆,所述的第一螺杆的一端穿过连接片,与连接片螺纹连接,且第一螺杆的另一端与连接片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螺杆由驱动组块驱动;在驱动组块的驱动下,第一螺杆开始转动,在第一螺杆的作用下,第一调节环开始收缩或扩展,与第一调节环内壁相抵的弧形透明弹性薄板便会随着第一调节环的变化产生变化,使得弧度增大或缩小,在弧形透明弹性薄板弧度增大的时候,会对第一透明软胶饼中部压迫增大,使得第一透明软胶饼中的更多物质填充到周边,进而使得可变焦凹透镜的屈光度增大,焦距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近视度数加深的矫正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结构包括:
眼眶支撑架,与矫正调节筒固定连接;
耳挂,有两个,分别安装在眼眶支撑架两侧,与眼眶支撑架铰接,用于挂在耳朵上,减轻眼部承受的压力;
后连接带,为弹性带,两端分别与耳挂固定连接;
上连接带,为弹性带,一端与矫正筒连接部铰接,另一端后连接带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292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