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诱导结晶处理污水的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68128.0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8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阳;洪元堂;谢晓朋;周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翰祺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1/127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李爱民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诱导 结晶 处理 污水 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诱导结晶处理污水的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凝聚池、絮凝池和沉淀分离池,絮凝池内竖直设置有导流筒,导流筒内设置有上提式轴流搅拌器;絮凝池内布置有过水通道,絮凝池与凝聚池之间通过过水通道连通,过水通道用于使凝聚池顶部的出水从导流筒的底部进入导流筒内;过水通道连通有晶核投加装置;絮凝池内布置有回流通道,回流通道环绕在导流筒的周向上,用于使导流筒顶部出来的部分污水回流到导流筒底部。其系统结构简单,易于控制,特别适用于对水中有利用价值的污染物回收利用且得到的回收物晶珠纯度较高;处理后的污水出水水质好,不用进行二次处理;污水处理的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利用诱导结晶处理污水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领域,向废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使该化学物质和污水中某些溶解物质产生反应,生成难溶盐而沉淀下来的方法,称为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中沉淀的形成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十分复杂。化学沉淀过程所产生的沉淀往往是由许多微小的沉淀颗粒疏松地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无定型沉淀,其排列杂乱无序,且其中又常包含有大量的水分及其他杂质,所以该沉淀是疏松的絮状沉淀,且整个沉淀的体积较大。
为了加速沉淀的形成,一般会采取过量加药、投加处理药剂等措施,这种措施导致污泥中增加了杂质,大大的降低了沉淀污泥回收利用的价值,增加了污泥处理的难度。况且化学沉淀工艺产生的污泥往往为危险废弃物,需进行专门处置,但是,这种专门处置的单位成本很高,再者废弃污泥的含水率高达60%-80%,更导致其体量较大,进一步增加了处置费用。
为解决上述污泥处理的难题,近年来,“诱导结晶沉淀技术”得到较快发展,该技术以诱导结晶为原理,并结合流化床或填料床反应器,使要去除的物质在晶种上发生诱导结晶反应,从而沉积在晶种上,然后通过底部排泥,达到处理目的,并且能够达某些物质的有效的回收。其中,最常见的是粒丸反应器,粒丸反应器有能力将一些能够以结晶形式析出的污染物从废水中去除。
但是粒丸反应器存在以下缺点:经过粒丸反应器处理后的出水需要采用砂滤过滤器等进行二次处理,成本太高;且粒丸反应器体型较大,投资成本较高;同时,为了对比较好的粒丸进行回收,所控制的反应条件比较苛刻,实际运行中工艺并不稳定,且存在出水水质不稳定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投资成本以及改善污水处理工艺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利用诱导结晶处理污水的系统和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利用诱导结晶处理污水的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诱导结晶处理污水的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凝聚池、絮凝池和沉淀分离池,所述絮凝池内竖直设置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的底部内径大于顶部的内径;所述导流筒内设置有上提式轴流搅拌器;
所述絮凝池内布置有过水通道,所述絮凝池与凝聚池之间通过过水通道连通,所述过水通道用于使凝聚池顶部的出水从导流筒的底部进入导流筒内;
所述过水通道连通有晶核投加装置;
所述絮凝池内布置有回流通道,所述回流通道环绕在导流筒的周向上,用于使导流筒顶部出来的部分污水回流到导流筒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翰祺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翰祺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81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