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苯基吡啶的化合物、制备方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元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52110.1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8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叶中华;张兆超;李崇;崔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三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5/14 | 分类号: | C07D405/14;C09K11/06;H01L51/5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范星 |
地址: | 2141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苯基 吡啶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显示 元件 | ||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有苯基吡啶的化合物、制备方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元件。该化合物的结构如通式(1)所示,以二苯并呋喃取代的三嗪结构为核心,且连接苯基吡啶基团,形成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分子热稳定性、良好的电子迁移率、较低的蒸镀温度和合适的HOMO/LUMO能级等特点。本发明化合物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材料使用时,器件的驱动电压、电流效率、寿命均得到显著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有苯基吡啶的化合物、制备方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元件。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Organic Light Emission Diodes)技术既可以用来制造新型显示产品,也可以用于制作新型照明产品,有望替代现有的液晶显示和荧光灯照明,应用前景十分广泛。OLED器件具有类似三明治的结构,包括电极材料膜层以及夹在不同电极膜层之间的有机功能材料,各种不同功能材料根据用途相互叠加在一起共同组成OLED发光器件。OLED发光器件作为电流器件,当对其两端电极施加电压,并通过电场作用于有机层功能材料膜层中的正负电荷时,正负电荷进一步在发光层中复合,即产生OLED电致发光。
当前,OLED显示技术已经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获得应用,进一步还将向电视等大尺寸应用领域扩展。但是,和实际的产品应用要求相比,OLED器件的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等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对OLED发光器件提高性能的研充包括:降低器件的驱动电压、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提高器件的使用寿命等。为了实现OLED器件的性能的不断提升,不但需要从OLED器件结构和制作工艺的创新,更需要OLED光电功能材料不断研充和创新,创制出更高性能的OLED功能材料。
应用于OLED器件的OLED光电功能材料从用途上可划分为两大类,分别为电荷注入传输材料和发光材料。进一步,还可将电荷注入传输材料分为电子注入传输材料、电子阻挡材料、空穴注入传输材料和空穴阻挡材料,还可以将发光材料分为主体发光材料和掺杂材料。为了制作高性能的OLED发光器件,要求各种有机功能材料具备良好的光电性能,譬如,作为电荷传输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载流子迁移率、高玻璃化转化温度等,作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具有良好双极性,适当的HOMO/LUMO能阶等。对于OLED器件来说,电子从阴极注入,然后通过电子传输层传递到主体材料,在主体材料中和空穴进行复合,从而产生激子。因而,提高电子传输层的注入能力和传输能力,有利于降低器件驱动电压,同时获得高效的电子-空穴复合效率。因此,电子传输层非常重要,需要其具有高效的电子注入能力、传输能力和电子高耐久性。
对于器件寿命来说,材料的耐热性和膜稳定性也是重要的。具有低的耐热性的材料,不仅在材料蒸镀的时候,容易产生分解,而且在通过器件工作时器件产生的热量也会产生热分解,并且导致材料劣化。材料膜相态稳定性较差的情况下,材料在短时间内也发生薄膜结晶,导致有机膜层直接产生层分离,产生器件劣化。因此,要求使用的材料具有高的耐热性和良好的膜稳定性。
伴随着有OLED器件的显著进步,对材料的要求性能也日益提高,不仅要求其有良好的材料稳定性,并且需要其在低驱动电压下,达到良好的效率和寿命。但是,目前的电子传输材料的耐热稳定性不足,同时材料的电子耐受性存在缺陷,导致器件工作时,材料发生相态分离或分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含有苯基吡啶的化合物、制备方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元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有苯基吡啶的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如通式(1)所示:
通式(1)中,Ar1~Ar3分别选自C6-C30的芳基或杂芳基;
R1选自氢、苯基或吡啶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三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三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21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中供热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