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内置电池调度的移动充电装置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42355.6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93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高洋;刘峰;张冰洁;杨俊强;刘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新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53;B60L53/67;B60L53/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恒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6 | 代理人: | 郭文浩;尹文会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内置 电池 调度 移动 充电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车辆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内置电池调度的移动充电装置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可移动蓄电池充电桩的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发明系统,通过将移动充电装置内部的结构设置为多电池循环式结构通过自动更换电池为充电枪供电,保证充电枪自身电池储备供电充足,以便于对处于路途上电量不足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本发明的电池为独立模块,其无需固定不动充电,本发明的充电桩移动至充电站时即可自动更换电池,无需人工干预,工作效率高;进一步地,本发明系统的服务器通过控制多个移动充电装置彼此进行内置电池的调度以使得电池调度对中输入方继续工作,通过该调度方法能够提高移动充电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内置电池调度的移动充电装置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紧缺及环保标准的严格,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然而,新能源汽车受制于充电技术的制约,使得推广过程中受到较大阻力。而在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上,汽车的充电桩都是固定设置在某个位置,新能源汽车需要充电时,都需要将汽车开到充电桩旁的车位上进行充电。而由于充电桩基础建设的不足,现有的充电桩覆盖面不足,分布存在大量空白点,因此,往往影响使用者正常使用,并且新能源汽车中途电量不足后电量不足无法继续行走。现有技术中设计可移动充电桩,以便于对处于路途上电量不足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而该可移动充电桩也需要自行储备电池,如若可移动充电桩自身电池储备不足更容易带来麻烦,且现有技术中蓄电池充电桩充电时包括两种,一种需返回充电站充电,其在充电时无法工作,影响工作效率,浪费资源;另一种需要人工手动更换蓄电池,费时费力,本申请拟对该类充电桩进行设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可移动蓄电池充电桩的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内置电池调度的移动充电装置系统,包括服务器、多个移动充电装置;所述服务器分别与多个移动充电装置通过无线通信链路连接。
所述移动充电装置包括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所述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上设置有多个电池存储舱,所述电池存储舱能够在所述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的带动下进行循环运动,所述电池存储舱用于存储电池。
所述电池存储舱设置有第一装配部,所述移动充电装置设置有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二装配部与所述移动充电装置的电路连通;所述电池能够在所述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的带动下通过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第二装配部连通,和/或通过所述电池存储舱口与所述移动充电装置的电池吞吐口连通;所述移动充电装置的电池吞吐口设置有磁吸装置,用于相邻两个移动充电装置的电池吞吐口对接;所述移动充电装置内置电池的数量小于所述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中的电池位的数量。
所述服务器配置有状态模块、调度算法模块;所述状态模块用于存储所述移动充电装置的位置信息、内置电池电量信息;所述调度算法模块基于所述状态模块存储的信息进行内置电池的调度,其方法为。
对亏电电池数量大于第一阈值的移动充电装置按照距离进行两两匹配,获得多个电池调度对;对于每个电池调度对,选择满电电池数量少的移动充电装置标记为输出方,另一个移动充电装置标记为输入方;将每个电池调度对中的输出方移动至输入方的位置,并进行电池吞吐口的对接;基于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和吞吐口输送装置,将输入方的亏电电池与输出方的满电电池进行互换;所述亏电电池为剩余电量小于第二阈值的电池,所述满电电池为剩余电量大于第三阈值的电池。
在一些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吞吐口输送装置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用于将电池从所述电池吞吐口移动至所述电池存储舱,或者所述传送带用于将电池从所述电池存储舱移动至所述电池吞吐口。
在一些优选技术方案中,移动充电装置为设置有充电枪的移动充电桩,所述第二装配部与所述充电枪的电路连通,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第二装配部在连通状态下,所述电池为所述充电枪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新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国新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23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