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潮汐能河口海湾水质改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40036.1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58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承虎;刘洋之;郭远明;薛彬;李铁军;孙秀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29/50 | 分类号: | B01D29/50;B01D29/03;B01D35/02;C02F9/14;C02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 | 叶帅东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潮汐能 河口 海湾 水质 改善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潮汐能河口海湾水质改善装置,属于环境治理领域,本装置包括:浮球,过滤箱体,过滤箱体设于浮球下方且与浮球连接,过滤箱体各箱面上分别布设滤网,第一收集箱上端部设有导流壳体,第一收集箱下端部设有第一收集箱,导流壳体为柱状两端贯通结构,导流壳体中部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三转动轴,第三转动轴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一支撑辅助板与导流壳体连接,第三转动轴中段处设有与其轴线垂直设置的第二导流杆,第二导流杆端部与第一辅助支撑板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减小污染物在海湾范围内的停留时间,持续性对海湾水体进行净化,利用潮汐能力来提供动力对海湾上下水层进行有效净化及防控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潮汐能河口海湾水质改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一些海湾地区,离海岸比较近,很容易受到人为和地域的影响而导致水质下降,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经常发生赤潮、绿潮等富营养化现象。受环境污染、围垦、填海、筑坝、取沙等活动影响, 许多优良的产卵场、采苗场、育肥场和增养殖场的渔业功能丧失, 渔业资源增殖与恢复能力下降, 主要经济水生生物资源不同程度地衰退, 重要渔区渔获种类日趋单一, 渔获物逐渐朝着低龄化、小型化、低质化方向演变,多数传统优质鱼种资源大幅度下降,难以形成渔汛。 统计数据显示,近海渔业资源已全面衰退, 目前不得不依靠人工养殖和远洋捕捞提高产量,满足需要。另外由于其地处大陆包围或半包围状态,海水的洋流不能很好的带走积累的污染物,一旦海水受到污染,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恢复,污染将日益恶化,久而久之将会导致近海海水以及远海海水恶化,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危害人类健康,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因此,在我国开展近海海湾环境保护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平衡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显得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潮汐能河口海湾水质改善装置,减小污染物在海湾范围内的停留时间,持续性对海湾水体进行净化,利用潮汐能力来提供动力对海湾上下水层进行有效净化及防控污染。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潮汐能河口海湾水质改善装置,包括:
浮球,
过滤箱体,过滤箱体设于浮球下方且与浮球连接,过滤箱体各箱面上分别布设滤网,过滤箱体上端部设有导流壳体,过滤箱体下端部设有第一收集箱,
其中,导流壳体为柱状两端贯通结构,导流壳体设于水体中迎流面开口设置,导流壳体中部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三转动轴,第三转动轴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一支撑辅助板与导流壳体连接,第三转动轴中段处设有与其轴线垂直设置的第二导流杆,第二导流杆端部通过第一导流杆与第一辅助支撑板连接,
其中,第一收集箱具有中空的转存收集室,且第一收集箱开设有用于连通转存收集室和第一收集箱底部的进排通孔。
本发明利用浮球将过滤箱体等组件投放在海湾附近水域内,对海湾附近水体进行持续性的过滤净化处理并利于对海湾附近波浪的消浪作用,利用潮汐能量推动海湾附近污物在水体中的流动与过滤箱体接触以便于过滤箱体对污物进行净化处理,扩大净化范围,同时在潮汐作用下,第一收集箱呈倾斜状态水体容易沿第一收集箱向上流动,在这个流动过程中水体中的污物进入倾斜状态的过滤箱体内的通过率得以提高,而沿第一收集箱向上流动的水体到达导流壳体的位置时其受导流壳体阻挡使部分流体沿导流壳体向下部的第一收集箱方向流动对下方向上流动流体形成一定冲击以此在第一收集箱内形成水体紊流对第一收集箱填放的填料具有使其位置改变的作用避免填料聚集且过滤获得的污物沿第一收集箱向下到达转存收集室进行暂存实现污物的收集,同时在向上水体经过导流壳体过程中对导流壳体处设置的第一导流杆和第二导流杆形成推动并驱使第三转动轴转动,带动第一导流杆和第二导流杆旋转运动,这样第二导流杆附近旋转空间较大而第一导流杆向第一支撑辅助板方向旋转空间渐缩,在旋转运动作用下流经的流体向中部聚集提高水体被引导会第一收集箱的几率,减小向上水流将污物带至上层水体的几率以及污物在上层水体停留导致上层水体透光性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00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