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性自乳化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37622.0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6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希明;胡秋平;史树彬;宋清新;王昊;付琛;张小卫;朱妍婷;刘军;韦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K8/584 | 分类号: | C09K8/584;E21B4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性 乳化 体系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粘性自乳化体系,包括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与助剂的质量比为1:(0:01~0.8)。本发明还公开了粘性自乳化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1)取配方量的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升温并搅拌;(2)加入配方量的助剂,搅拌均匀,降温至室温,即得到粘性自乳化体系。上述粘性自乳化体系作为稠油油田降粘剂的用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制备方法简单;2、粘性自乳化体系溶解性能良好,对稠油乳化速度快,对油品选择性不突出;3、粘性自乳化体系水溶液有粘度,有活性,能改变地层油水微观平衡,乳化原油,剥离原油的同时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洗油效率,提高稠油油田的采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粘性自乳化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能源消耗量与日俱增,对石油的需求量逐年上升。
稠油资源在全球原油储量中占据重要地位,各国逐渐更加重视稠油资源的开发。中国稠油资源十分丰富,稠油资源量可达300×108t,且分布广泛,目前已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重质油田。我国海上油气资源主要位于中国渤海海域、东海海域以及南海海域,其中绝大多数的海上油气资源属于稠油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稠油资源按照开采时是否改变稠油温度,稠油的开采方法主要分为热采和冷采两种。对于普通稠油,一般主要采取水驱开发。但是,稠油的粘度比普通原油大,较高的原油粘度会造成较大的渗流阻力,不利于原油在地层的流动,影响采收率的提高,同时,由于水的粘度小,原油水油流度比高,这就容易造成水驱过程中产生严重的指进现象,减小水驱的波及系数,降低水驱采收率。为进一步提高稠油水驱效果,需要对水驱稠油进行深入的研究。目前常用的方式包括水驱稠油后转热采提高采收率,这种方式一般地层的渗透率在0.076μm2至36μm2范围内时,渗透率对蒸汽突破后的残余油饱和度影响不大,在高渗地层中,渗透率的大小与残余油饱和度的大小有直接关系,这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一定的限制。另一种是水驱稠油后转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高温高盐、渗透率低的影响,这种技术对化学剂的耐受要求较高,目前没有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发明公开了粘性自乳化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中提供的粘性自乳化体系使用特殊结构式助剂目前尚无报道,属首次应用,复配出来的粘性自乳化体系溶解性能良好,对稠油乳化速度快,对油品选择性不突出。
本发明提供的粘性自乳化体系的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获得,试验证明其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
技术方案:粘性自乳化体系,包括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和助剂,其中:
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与助剂的质量比为1:(0:01~0.8);
助剂结构式如下:
1≤n≤6。
进一步地,所述的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为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十二烷基甜菜碱、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十六烷基甜菜碱、椰油酰胺丙基羟磺酸甜菜碱、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月桂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与助剂的质量比为1:(0:03~0.5)。
更进一步地,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与助剂的质量比为1:(0:08~0.5)。
粘性自乳化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配方量的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升温至30℃~50℃,搅拌20~60分钟;
(2)向步骤(1)经过处理的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中加入配方量的助剂,搅拌均匀,降温至室温,即得到粘性自乳化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76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