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漏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31097.1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4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佑;叶恬利;林仁豪;李维陞 | 申请(专利权)人: | 春鸿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16 | 分类号: | G01M3/16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聂慧荃;闫华 |
地址: | 40132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漏系统。其包括基板以及至少一感测单元,基板位于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至少一感测单元设于该基板上,以于接触到漏液时产生一电信号。本发明可于接触到漏液时提出示警,以避免重大财物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漏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散热领域的测漏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现代化需求,计算机与各种电子装置发展快速且效能不断地提升,但在此过程中,高效能的硬件所带来的散热问题也随之而来。一般而言,计算机与各种电子装置通常会使用散热元件来进行散热,例如使用散热膏或散热片来贴附于欲散热的电子元件上,以将热吸出并逸散。然而,此种散热方式效果有限,因而发展出使用液体冷却方式的散热模块。
现有的使用液体冷却方式的散热模块一般是采用冷却液来吸附热能,例如将冷却液连接至欲散热的电子元件,已受热的冷却液可往较低温处流动来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却液即可再流动至欲散热的电子元件来吸附热能,如此可形成一散热循环。
然而,在搬运计算机与各种电子装置的过程中,现有散热模块中用来输送冷却液的流管容易因为晃动而松脱、破损,导致冷却液有外漏的风险,而外漏的冷却液如滴落至计算机与各种电子装置内部,将会造成电路短路。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测漏系统,为目前业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漏系统,可在接触到漏液时提出示警。
本发明的测漏系统包括基板以及至少一感测单元。基板位于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至少一感测单元设于该基板上,以于接触到漏液时产生一电信号。
如前述的测漏系统,该第一构件与该第二构件之间还设有吸水层,以将该第一构件或该第二构件的漏液吸附并导引至该感测单元。
如前述的测漏系统,该基板、该感测单元与该吸水层环绕于连接该第一构件与该第二构件的至少一接头上。
如前述的测漏系统,该基板与该感测单元位于该至少一接头与该吸水层之间。
如前述的测漏系统,该吸水层的外侧上还设有用以防止外部液体渗入该吸水层的隔绝层。
如前述的测漏系统,该吸水层位于该基板与该至少一接头之间。
如前述的测漏系统,该基板及该感测单元的外侧上还设有用以防止外部液体渗入该基板及该感测单元的隔绝层。
如前述的测漏系统,该隔绝层及该第一构件之间的外侧上还设有用以防止漏液的阻隔层。
如前述的测漏系统,该第一构件为管路,该第二构件为水冷装置,且该接头连接该管路以及该水冷装置。
如前述的测漏系统,该第一构件接合该第二构件并共同定义出具有腔室的水冷装置。
如前述的测漏系统,该基板、该感测单元与该吸水层环绕于该水冷装置中传热结构周围的该第二构件上。
如前述的测漏系统,还包括:处理模块,通过信号线耦接该基板及该感测单元,用以接收该电信号后发出一警报信号,该警报信号通过该处理模块与电路板耦接的另一信号线而传送至该电路板上的蜂鸣器或传送至一软件界面。
如前述的测漏系统,该感测单元为电容式或电阻式的湿度感测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测漏系统及测漏结构于水冷装置中,可有效感测到漏液情况,而具有毛细力的吸水层还可将测漏结构与管路或水冷装置之间的接缝处所溢出的冷却液有效导引至测漏结构,避免冷却液受到地心引力影响而从接缝处溢出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测漏系统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的测漏系统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春鸿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未经春鸿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10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用于控制燃料电池车辆电力的系统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