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芳香单胺化合物、覆盖层材料及发光元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9746.4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0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金佳科;张劲源;孙枋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9/14 | 分类号: | C07D409/14;C07D405/14;C07D401/14;H01L51/52;H01L5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1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芳香 化合物 覆盖层 材料 发光 元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改善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以及色纯度的结构芳香单胺化合物、含有该芳香单胺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材料、有机发光元件覆盖层材料以及有机发光元件。本发明提供的芳香单胺化合物一方面具有噻吩结构、呋喃结构或吡咯结构,另一方面不含有稠环结构。由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发光元件可实现高发光效率及色再现性,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元件可用于有机EL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照明、计器类等的光源、标示板、标识灯等。本发明提供大幅度提高发光效率而且具有优越色纯度的有机发光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发光元件用芳香族单胺化合物、含有该芳香族单胺化合物的覆盖层材料及发光元件,特别是光取出效率得到大幅改善的有机发光元件用芳香单胺化合物、覆盖层材料及发光元件。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元件是自发光显示装置,具有轻量薄型、广视角、低耗电、高对比等特性。
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原理是,从电极注入的空穴与电子在发光层通过再结合而经由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此时产生光。该发光元件具有薄型且能在低驱动电压下高亮度发光以及能通过选择发光材料而进行多色发光的特征,因此倍受关注。
该研究自从由柯达公司的C.W.Tang等揭示有机薄膜元件能以高亮度发光以来,对于其应用,已有许多研究。有机薄膜发光元件目前已被广泛采用在手机显示屏,电视机显示屏等中,其实用化取得切实进展。但是,还存在很多技术课题,其中,提高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和降低发光元件耗电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根据有机发光层产生的光所发射的方向,有机发光元件可以分为底发射有机发光元件和顶发射有机发光元件。在底发射有机发光元件中,光射向基板侧,在有机发光层的上部形成反射电极,在有机发光层的下部形成透明电极。这种情况下,当有机发光元件为有源矩阵元件时,由于薄膜晶体管的部分不透光,导致发光面积减小。另一方面,在顶发射有机元件中,透明电极形成在有机发光层的上部,反射电极形成在有机发光层的下部,所以光射向与基板侧相反的方向,由此,光所透过的面积增加,亮度提高。
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顶发射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所采用的方法为在发光层的光透过的上部半透明金属电极的上方形成有机覆盖层,以此调节光学干涉距离,抑制外光反射和由表面等离子体能量移动引起的消光等(可参见专利文献1~5)。
例如,专利文献2记载,在顶发射有机发光元件的上部半透明金属电极上形成折射率在1.7以上、膜厚的有机覆盖层,使红色发光和绿色发光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提高了约1.5倍。所用的有机覆盖层的材料是胺衍生物、喹啉醇络合物等。
专利文献4记载,能隙小于3.2eV的材料会影响蓝色波长,不适合用于有机覆盖层,使用的有机覆盖层材料是具有特定化学结构的胺衍生物等。
专利文献5记载,要实现低CIEy值的蓝色发光元件,有机覆盖层材料在波长430nm-460nm的折射率变化量为△n0.08,使用的有机覆盖层材料是具有特定化学结构的蒽衍生物等。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01/039554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6-156390
专利文献3:JP特开2007-103303
专利文献4:JP特开2006-302878
专利文献5:WO2011/043083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使用具有高折射率的特定结构的胺衍生物作为有机覆盖层材料来改善光取出效率和色纯度,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有机覆盖层对于光取出效率的改善并不充分,尚未解决兼顾高发光效率和色纯度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97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排气系统
- 下一篇:直链二元腈的催化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