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投影系统及其梯形校正方法、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27929.2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02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海翼智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9/31 | 分类号: | H04N9/3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黎坚怡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沙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 系统 及其 梯形 校正 方法 具有 存储 功能 装置 | ||
1.一种投影系统的梯形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校正方法包括:
根据投影屏幕上的投影画面中多个预设投影像素点与投影中心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所述投影屏幕所在平面与所述投影系统的投影平面之间的水平倾角和垂直倾角;
根据所述水平倾角对所述投影画面做水平方向的逆向补偿,根据所述垂直倾角对所述投影画面做垂直方向的逆向补偿,以得到梯形校正后的投影画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形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投影屏幕上的投影画面中多个预设投影像素点与投影中心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所述投影屏幕所在平面与所述投影系统的投影平面之间的水平倾角和垂直倾角的步骤,包括:
利用摄像头捕捉所述投影画面从而得到捕捉画面,并确定所述捕捉画面中在水平方向上互相间隔的第一捕捉像素点和第二捕捉像素点,以及在垂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捕捉像素点互相间隔的第三捕捉像素点,并在所述投影画面中确定分别与所述捕捉画面中的所述第一捕捉像素点、所述第二捕捉像素点及所述第三捕捉像素点对应的第一投影像素点、第二投影像素点及第三投影像素点;
获取所述第一投影像素点与投影镜头的投影中心之间的第一连线的第一长度、所述第二投影像素点与所述投影中心之间的第二连线的第二长度以及所述第三像素点与所述投影中心之间的第三连线的第三长度;
获取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连线之间的第一夹角,以及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三连线之间的第二夹角;
根据所述第一长度、所述第二长度及所述第一夹角计算出所述水平倾角,并根据所述第一长度、所述第三长度及所述第二夹角计算出所述垂直倾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形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第一长度、第二长度以及第三长度的步骤,包括:
驱动所述投影镜头移动,并记录在所述投影镜头移动过程中,所述摄像头分别检测到所述第一捕捉像素点、所述第二捕捉像素点及所述第三捕捉像素点的清晰度最高时,所述投影中心对应到光耦的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及第三距离,其中,所述投影镜头在距离光耦的最近端与距离所述光耦的最远端之间移动;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三距离以及所述投影中心到所述光耦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投影画面中的投影像素点到所述投影中心之间的投影距离之间的关系,分别得出所述第一长度、所述第二长度及所述第三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形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第一长度、第二长度以及第三长度的步骤,包括:
利用步进马达驱动所述投影镜头移动,并记录在所述投影镜头移动过程中,所述摄像头分别检测到所述第一捕捉像素点、所述第二捕捉像素点及所述第三捕捉像素点的清晰度最高时,所述步进马达驱动所述投影镜头移动所对应的第一步数、第二步数及第三步数,其中,所述步进马达驱动所述投影镜头自距离光耦的最近端向距离所述光耦的最远端移动,或自所述最远端向所述最近端移动;
根据所述第一步数、所述第二步数、所述第三步数以及步进马达步数与所述投影画面中的投影像素点到所述投影中心之间的投影距离之间的关系,分别得出所述第一长度、所述第二长度及所述第三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形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捕捉像素点、所述第二捕捉像素点及所述第三捕捉像素点分别为所述捕捉画面的n*n等分画面中的三个等分画面的中心像素点,其中,所述第一捕捉像素点所对应的等分画面分别与所述第二捕捉像素点所对应的等分画面、所述第三捕捉像素点所对应的等分画面分别相邻;
所述第一夹角为所述投影镜头的水平视场角的n分之一,所述第二夹角为所述投影镜头的垂直视场角的n分之一;
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梯形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等于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形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的视场角区域与所述投影镜头的视场角区域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海翼智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海翼智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792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路板的制作方法及线路板
- 下一篇:零功耗节点设备、工作方法及零功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