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清淤船及清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6130.1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2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吴红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思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88;E02F3/90;E02F7/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0 | 代理人: | 吴奇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利工程 河道 治理 清淤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清淤船及清淤方法,涉及河道治理领域,包括放置横箱传送机构和抽泥机构,因传送机构为向左倾斜状设置,淤泥块于设置的成排活动滚轴的上端向左端滑动至传输挡板边缘处,继续向下滑动至接触斜块的上端,因接触斜块的上端放置有淤泥块,传送机构的左端会向下进行倾斜,从而使下通孔底端的传输挡板对成块机构底端进行临时封堵,接触斜块的上端放置的淤泥块离开时,接触斜块重力减小,下通孔底端的传输挡板移开,此时联动条在传输挡板右端提升的下,使弹性块向两端移动,展开调节圆块使切割阻片上端被阻隔的淤泥向下进入调节圆块内腔,从而使成型机构能够继续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清淤船及清淤方法。
背景技术
河道整治亦称“河床整理”。控制和改造河道的工程措施。在天然河流中经常发生冲刷和淤积现象,容易发生水害,妨碍水利发展。为适应除患兴利要求,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对河道进行整治,包括治导、疏浚和护岸等工程。
现市面上用于河道淤泥治理的清淤船大多数具有装置的灵活性较差、无法通过船体自身设备对淤泥进行加工处理和无法有效的利用淤泥于河床边岸改造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清淤船及清淤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清淤船及清淤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清淤船,包括放置横箱、传送机构和抽泥机构,放置横箱的内腔贯穿安装有传送机构,所述放置横箱的上端贯穿安装有抽泥机构,所述船体的侧端安装有连接侧孔,所述船体的上端两侧安装有放置横箱,所述放置横箱之间通过串联轴杆,所述串联轴杆的内腔开设有盛放槽,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输挡板、活动滚轴和接触斜块,所述传输挡板之间排列安装有活动滚轴,所述传输挡板的侧端安装有接触斜块。
优选的,所述抽泥机构包括限位安装环圈、内置腔、传料机构、连通管和成块机构,所述限位安装环圈的内腔开设有内置腔,所述内置腔的内腔开设有传料机构,所述限位安装环圈的内端与连通管活动连接,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与成块机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料机构包括穿插底盘、通料竖筒、上接筒、串联孔、聚料管、串联筒、下料斜管和联动条,所述穿插底盘的外圈环形贯穿安装有通料竖筒,所述通料竖筒的上端安装有上接筒,所述上接筒的上端开设有串联孔,所述上接筒的内端与聚料管活动连接,所述聚料管的另一端安装有串联筒,所述串联筒的下端外圈环形阵列安装有下料斜管,所述下料斜管贯穿通料竖筒的内腔侧壁,所述调节圆块的下端安装有联动条。
优选的,所述成块机构包括调节圆块、切割挡板、切割阻片、衔接块、弹性块、组装块、安装盒和下通孔,所述调节圆块的上端安装有切割挡板,所述切割挡板的内端安装有切割阻片,所述调节圆块的外端安装有衔接块,所述衔接块的另一端安装有组装块,所述组装块与安装盒内腔壁接触,所述安装盒的底端开设有下通孔。
优选的,所述上接筒包括驱动电机、旋转轴和螺旋叶片,所述驱动电机的下端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外圈环形缠绕有螺旋叶片。
上接筒还包括插入底筒、下开孔、阻隔边块和阻隔边板,所述插入底筒的底端开设有下开孔,所述插入底筒的下端两侧安装有阻隔边块,所述阻隔边块之间安装有阻隔边板。
优选的,所述传送机构与放置横箱之间存在倾斜夹角,所述传送机构与放置横箱之间夹角为15度。
本发明提出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清淤船的清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船体放置于需要进行淤泥治理的河道内;
S2:调整传料机构与河道底端淤泥之间的距离,通过上接筒使淤泥向上方进行搬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思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思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61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