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临床用精准计量的防损伤吸痰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3314.2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6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瑞;马武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瑞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床 精准 计量 损伤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临床用精准计量的防损伤吸痰装置,涉及医疗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夹持力控制问题;具体包括底座和吸痰罐,所述底座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机壳,所述底座的顶部外壁分别设置有用于产生负压力的可调式恒压负压机构、用于固定吸痰罐的柔性夹持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柔性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夹持爪和活动夹持爪,所述固定夹持爪固定于底座的顶部外壁上,所述活动夹持爪的一侧外壁焊接有铰接耳一,铰接耳一的外壁转动连接有铰接耳二,铰接耳二的一侧外壁焊接有滑杆一,滑杆一的外壁滑动连接有框架。本发明可以通过控制气缸的行程控制弹簧一的压缩量,从而控制吸痰罐的夹持力,可有效的防止吸痰罐受到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临床用精准计量的防损伤吸痰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重症肺炎、老年病人、婴幼儿以及长期卧床病人普遍存在一个咳痰乏力,排痰不畅的问题,特别是肺部感染的病人,有效的排痰对感染控制尤为重要,现有的技术一般采用负压技术利用引流管将痰吸进准备好的容器中,然后再将其统一处理。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8310482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儿科用便捷式吸痰装置,包括吸痰装置、控制面板、显示屏、提手、吸痰管、快速更换吸痰罐、压力监控表、机体、支撑脚、电源指示灯,吸痰装置安装在机体内部,支撑脚依次连接成长方形结构排列于机体底部,提手底部与机体右半端顶部垂直连接,快速更换吸痰罐底部与机体内部垂直连接且连接到吸痰装置内部,快速更换吸痰罐顶部装有吸痰管。
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其虽然快可以速更换吸痰罐,但是其吸痰罐还是采用刚性固定,由于吸痰罐一般采用玻璃或者是硬质塑料制品,其塑性交叉,采用刚性固定,若夹持力较大,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临床用精准计量的防损伤吸痰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临床用精准计量的防损伤吸痰装置,包括底座和吸痰罐,所述底座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机壳,所述底座的顶部外壁分别设置有用于产生负压力的可调式恒压负压机构、用于固定吸痰罐的柔性夹持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柔性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夹持爪和活动夹持爪,所述固定夹持爪固定于底座的顶部外壁上,所述活动夹持爪的一侧外壁焊接有铰接耳一,铰接耳一的外壁转动连接有铰接耳二,铰接耳二的一侧外壁焊接有滑杆一,滑杆一的外壁滑动连接有框架,底座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气缸,气缸的活塞连杆通过螺栓固定于框架的外壁上,所述框架与铰接耳二之间设置有弹簧一。
优选地:所述滑杆一位于框架内部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限位块一。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式恒压负压机构包括负压产生组件和负压稳定组件,所述负压产生组件包括抽吸泵和歧管,所述抽吸泵通过螺栓固定于底座的顶部外壁上,所述抽吸泵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管连接于歧管,所述歧管卡接于机壳的内壁上,所述负压稳定组件设置于歧管的其中一个出口,其另一个出口通过管路连接于吸痰罐。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负压稳定组件包括滑杆二、管盖和密封塞,所述管盖通过螺栓固定于歧管的侧壁上,所述滑杆二滑动连接于管盖的内壁上,所述密封塞通过螺栓固定于管盖位于歧管内部的外壁上,所述管盖与密封塞的相对一侧外壁相互配合密封,所述滑杆二的另一侧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过渡块,过渡块与管盖之间设置有弹簧二。
在前述方案中更佳的方案是:所述机壳的顶部外壁分别嵌接有显示模块和按键控制模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痰罐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罐盖,吸痰罐的一侧内壁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内壁卡接有玻璃窗。
同时,所述罐盖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两个与内部连通的通气口,其中一个所述通气口通过管路连接于歧管的一个出口,另一个所述通气口通过管路连接吸痰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瑞,未经李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33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