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塑料粉碎清洗分选设备及其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21247.0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46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田志鸿;朱振兴;韩颖;何金龙;刘亚林;李学锋;张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9B17/02 | 分类号: | B29B17/02;B29B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粉碎 清洗 分选 设备 及其 应用 方法 | ||
废塑料粉碎清洗分选设备及其应用方法,废塑料粉碎清洗分选设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通的:第一双轴撕碎机、第二双轴撕碎机、旋转刀切碎机、螺旋毛辊子清洗机和液体密度分选机,第一双轴撕碎机上部连接进料口,第二双轴撕碎机与第一双轴撕碎机的主轴错开90°安装,第二旋转轴撕碎机底部出口连接旋转刀切碎机的入口,旋转刀切碎机出料口连接螺旋毛辊子清洗机的颗粒入口,螺旋毛辊子清洗机的出料口经锥形料斗连接所述的液体密度分选机。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密度分选机用于分离出不同密度的废塑料颗粒和液体,提供的塑料粉碎清洗分选设备能够实现废塑料连续粉碎、清洗、分选过程。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塑料回收再利用设备与方法,更具体是关于废塑料在回收利用前的高效粉碎、清洗、分离过程设备与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由于具有性能稳定、用途广泛、重量轻、价格便宜等特点,已成为卫生、建筑装和电子产品等许多领域的主要材料。很多塑料由于其使用的寿命周期短,经过一定时期的使用后成为废弃物,而塑料由于其性能稳定好,降解时间长,人类不得不与这些废弃物长时间地共同生存,它们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自1950年到2015年间,全球总生产聚合物和纤维产量达到78亿吨,约80%成为垃圾填埋。
另一方面,废旧塑料也可以作为一种资源回收再利用,例如聚乙烯(PE)燃烧后可以释放43 MJ/kg的热量(汽油的燃烧值42.30 MJ /公斤;煤油,46.50 MJ/kg,柴油,45.20MJ/kg),因此,如果能对废塑料回收加以利用,不仅能解决焚烧和露天焚烧是有害(如二恶英及其次生污染物(多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和二苯并呋喃)的排放物,还能作为资源有效利用。
对塑料回收再利用,需要对其粉碎、清洗、分选处理,通过粉碎可以减小废塑料的体积,以便于在利用时的运输方便,清洗去除废塑料中的泥、沙、金属块和其他不溶于水的杂质,减少回收利用时的杂物,分选是对废塑料的 分类处理,使清洗后的粉碎料品质更加纯净,以便于不同类型的废塑料应用于不同的目的,这些都是废塑料回收再利用中必不可少的工艺过程。
CN102574304A描述了一种废旧塑料的分选分离方法和分选分离设备,废塑料作为废弃物,特别是城市垃圾填埋场内,含有大量的泥土等杂质,清洗是废塑料预处理中必不可少的步骤,此技术仅对粉碎、分选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是未提及如何高效地去除塑料中的泥土等杂质,因而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CN103739871B描述了一种从混合废旧塑料中分选聚氯乙烯塑料的方法,其过程为:将废旧塑料粉碎到大小为2~10cm的废旧塑料碎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复揉搓洗涤,然后用清水洗净至中性,脱水并烘干:再将处理后的混合塑料置于分离溶液中充分搅拌,搅拌结束后静置,待聚氯乙烯塑料从溶液中沉降,与其他塑料分离;之后将分选得到的聚氯乙烯塑料用清水洗净,经脱水、干燥制粒的过程。此技术无详细的相应详细设备结构描述,实施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CN107597794A描述了一种垃圾分选回收处理一体化装置,此技术对于处理城市填埋废塑料中含有泥土、沙石等杂质的清洗功能有限。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粉碎、清洗、分离过程设备与方法,使废塑料在利用前得到有效的粉碎、清洗、分选成二次利用的原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液体密度分选机,适用于分选不同密度的废塑料颗粒。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塑料粉碎清洗分选设备及其应用方法,使废塑料在利用前得到有效的粉碎、清洗、分选成二次利用的原材料。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密度分选机,由锥形斗、锥形斗上部的轻塑料颗粒出口、设置在轻塑料颗粒出口的循环刮料构件、位于锥形斗底部的旋转分离阀和设置于锥形斗上部的溢流管组成,所述循环刮料构件的底部和所述溢流管进口在同一平面,其中所述旋转分离阀底部为重塑料颗粒出口,所述旋转分离阀侧面设置排液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12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