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塑料粉碎清洗分选设备及其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21247.0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46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田志鸿;朱振兴;韩颖;何金龙;刘亚林;李学锋;张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9B17/02 | 分类号: | B29B17/02;B29B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粉碎 清洗 分选 设备 及其 应用 方法 | ||
1.一种废塑料粉碎清洗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通的:第一双轴撕碎机、第二双轴撕碎机、旋转刀切碎机、螺旋毛辊子清洗机和液体密度分选机,第一双轴撕碎机上部连接进料口,第二双轴撕碎机与第一双轴撕碎机的主轴错开90°安装,第二旋转轴撕碎机底部出口连接旋转刀切碎机的入口,旋转刀切碎机出料口连接螺旋毛辊子清洗机的颗粒入口,螺旋毛辊子清洗机的出料口经锥形料斗连接所述的液体密度分选机;
所述的液体密度分选机由锥形斗、锥形斗上部的轻塑料颗粒出口、设置于轻塑料颗粒出口的循环刮料构件、位于锥形斗底部的旋转分离阀和设置于锥形斗上部的溢流管组成,所述循环刮料构件的底部和所述溢流管进口在同一平面,其中所述旋转分离阀底部为重塑料颗粒出口,所述旋转分离阀侧面设置排液孔;所述的循环刮料构件由导向轮、导向轮引导的循环传输带和设置于循环传输带上的刮料板组成,所述循环传输带安装在导向轮上,在循环传输带改变方向位置处设置导向轮;所述旋转分离阀由壳体、壳体内部的叶片和转轴组成,所述的壳体侧面开有排液孔,所述叶片中心对称安装在转轴上,叶片之间形成扇形空间;
所述螺旋毛辊子清洗机由圆筒型的壳体、旋转轴、旋转轴外部包裹的螺旋毛辊子和动力系统组成,所述的壳体上顺序设有清洗液入口、颗粒入口和出料口,所述清洗液入口设于螺旋毛辊子的最始端,所述颗粒入口位于清洗液入口之后,所述出料口位于螺旋毛辊子末端,所述动力系统带动旋转轴旋转;所述的螺旋毛辊子由沿旋转轴螺旋设置的螺旋叶片和毛刷组成,所述毛刷紧密布置在螺旋叶片之间,毛刷外径小于螺旋叶片的外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塑料粉碎清洗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双轴撕碎机、第二双轴撕碎机由壳体、平行排列的两个旋转轴和安装在旋转轴上的两个撕碎轮组成,两个撕碎轮之间采用齿轮咬合。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塑料粉碎清洗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刀切碎机包括外壳、固定刀头、旋转刀头和转轴,两个以上所述固定刀头对称分布安装在外壳内壁,两个以上所述的旋转刀头安装在所述转轴上。
4.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废塑料粉碎清洗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刷的外径d与螺旋叶片D的比例为0.5~0.9:1。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塑料粉碎清洗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刷的外径d与螺旋叶片D的比例为0.6~0.85:1。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塑料粉碎清洗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刷的外径d与螺旋叶片D的比例为0.7~0.85:1。
7.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废塑料粉碎清洗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分离阀侧面的排液孔连通液体储存罐,所述溢流管出口连通所述液体储存罐,所述液体储存罐设有排泄管。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塑料粉碎清洗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分离阀与液体储罐之间相连接壁上开有排液孔,所述排液孔孔径为0.1~3mm,开孔率为40%~80%。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塑料粉碎清洗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储存罐和所述螺旋毛辊子清洗机的清洗液入口之间设有循环管和循环泵。
10.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废塑料粉碎清洗分选设备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废塑料原料由进料口加入,经由第一双轴撕碎机、第二双轴撕碎机、旋转刀切碎机粉碎成颗粒,落入螺旋毛辊子清洗机的塑料入口,清洗液经清洗液入口引入螺旋毛辊子清洗机,动力系统带动旋转轴和螺旋毛辊子旋转,塑料颗粒在清洗液冲洗、毛刷的滚刷清洗去杂质,清洗干净的塑料颗粒在螺旋叶片的推动作用下,从螺旋毛辊子清洗机的末端出料口排出,经锥形料斗进入液体密度分选机的锥形斗,其中,溢流管控制所述锥形斗内液面稳定,轻塑料颗粒悬浮在液面上,由循环刮料构件拨动从轻塑料颗粒出口排出,重塑料颗粒沉入液体底部,流入所述旋转分离阀内部的扇形空间,在旋转的叶片推动下进入壳体开有排液孔的区域,清洗液经排液孔排出,重塑料颗粒继续转动到底部重塑料颗粒出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124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